采掘工业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原材料的分

采掘工业和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从发达国家情况看,工业总产值中采矿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正工业总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就增长率而言,采矿业的增长率普遍低于加工业,在加工业中化工和机械工业增长率最高。总之,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采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最终使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摆脱了资源制约。

(一)工业总产值中,采矿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变化。在加工业中,原材料消耗较多的粗加工一次产品的比例相对下降,微细加工后原材料消耗较少的中间产品或半成品的比例相对上升,微细加工后原材料消耗较少的最终产品的比例相对上升。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表明,在工业化初期,初级产品比重大于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比重大于最终产品工业化中期,初级产品比重小于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比重大于最终产品。

工业化后期,初级产品的比重小于中间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加工业的加工阶段,中间产品的比重大大降低了加工业的原材料消耗。由于工业重点转移到制造业等下游生产领域,再加上技术进步,加工水平有所提高,与上游生产领域的采矿和原材料工业相比,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同时,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最大的比较利益,在加工业中发展制造业,不断淘汰矿业和原材料工业,形成以加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最终使加工业的发展逐渐摆脱资源制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持续超过采矿业的增长速度。

由于加工业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技术因素相继取代资源地位,成为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因素,减少了矿产和原材料的消耗。“八五”期间,加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产值构成中,以年不变价格计算,加工业比重上升,原材料工业比重下降。

加工业与原材料工业的变化关系是,在经济的高扩张中,加工业的扩张速度快于原材料工业,其比重上升,但随着工业品价格的上升,原材料行业的价格涨幅大于加工业,加工业的比重下降。在经济收缩中,随着投资的下降,原材料行业的价格涨幅和增速明显下降,加工业的相对比重再次上升。因为如果行业高水平扩大,原材料行业的扩大速度赶不上加工行业,行业萎缩,原材料行业受到的影响就会变大。这场工业和政治运动后,特别是工业大跌后,加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矛盾始终是进一步深化的原因之一。

(二)改善措施。要尽快改变我国采矿与加工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发展采矿业。在矿业落后的情况下,只有适当提高矿业的发展速度和比重,才能与加工业协调发展。为了维持采矿和加工业的协调发展,需要随着时间、地点、生产条件的变化,在特定条件下维持特定比例关系的动态概念。因此,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①在矿业与加工业的关系上,应以矿业为主,采取“先采后加工”的政策。

②矿业生产必须按照“促进开采、促进开采、超前挖掘后进”的方针进行,保持合理的开采比例。

③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重视保护,避免浪费。针对矿产资源生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可以通过中外合资、中央和地方合资、鼓励社会集资等方式发展矿业,改变垄断开采的局面,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矿业的发展。要想矿业先行,必须首先推进能源行业。

2.提高加工业的质量。目前,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不高,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不大,主导产业仍是基础产业。因此,加工业严重依赖采矿产品,大量消耗这些产品。近年来,加工产业集群资源配置不均衡。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规模的分散化趋势导致固定成本高的企业,对基础产业的需求过度。

②加工企业的封闭性——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经营。企业层低于适度规模批量,自行生产所需零部件,牺牲社会专业化利益,矿业工业产品过度消费,成本大规模增加,加成超常。

③企业向同一方向同时扩张和收缩,导致产品结构统一、成本增加、产品积压、生产能力闲置。因此,有必要改革加工业,提高质量。作为适度控制扩张速度、提高钢铁、化工等原材料行业质量的制造业,必须努力延长加工水平、增加附加值、减少对资源投入的依赖。在国家实力许可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初级产品深加工程度,逐步实现先进加工阶段(高加工程度)。

通过发展加工业,进一步促进矿业的发展。有效措施包括:

(1)调整行业内部结构,推动加工能力向深加工阶段扩张,特别是加强行业现有资产的优化组合。

(2)促进规模经济发展,提高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适应加工业生产的特点。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的途径是从控制设备动力和生产能力出发,提高专业化率和批量生产起点,推动中小企业大量良性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3)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等级和技术含量,继续推进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开发。

原材料的分类及特征:

原材料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原材料短缺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建立强大的工业原料基础,更合理地利用原料,对加快我国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材料及其分类

(一)原材料的概念。原材料是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经济活动的各种资源要素中,人类加工的劳动对象被浓缩。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原料和材料。矿石、原油、原煤、原棉、畜皮等直接从农业和采矿中提取的物质称为原料;通过加工或再加工生铁、钢材、水泥等原始原材料得到的原材料称为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原料经常被称为原料。马克思指出:“所有的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对象都是原料。”

经过前期人工过滤的人工对象可以称为原材料。“过滤”是指劳动过程的作用,劳动对象只是根据劳动而变化的原料。未开发的矿山和未开发的森林属于劳动对象,但不被视为原材料。只有人类劳动开采的矿石和原木是原材料。

劳动对象在成为生产和个人消费的产品之前,一般要经过一系列连续的加工阶段。前一阶段的产品是下一阶段的原料。例如铁矿石是炼铁的原料,生铁是炼钢的原料,钢是轧制的原料,钢是机械制造的原料。

原料的特征如下。

1、原材料是有价值的社会劳动产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的分配应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2.原材料是以自然资源为来源的劳动产品。原材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决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对社会劳动的投入程度。

3.原材料是劳动对象的社会产品。由大型机械工业决定的社会分工要求以原材料为生产要素进行社会化生产。在整个产业再生产过程中,后续部门需要特定前端部门的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即原材料。因此,原材料生产和加工生产的划分是相对的。

(二)原材料的划分。

1.根据原料的加工程度,大致分为原料和材料。前者是矿业和农业提供的产品,后者是加工业的产品。这种划分便于研究工业部门之间的生产关系和比例关系。

2、根据原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两类。前者是钢铁用铁矿石、制造机器用金属材料、纺织用棉纱等构成生产过程产品的实体。后者参与了生产过程,但不构成产品的实体。它们作用于主要原料,可以进行必要的变更。例如纺织工业用染料和漂白剂;

或者机器运转所使用的润滑油、工艺和动力所使用的燃料等,是为了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而消耗的。或者为生产活动创造一定的工作条件,使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例如照明耗电量、燃料加热或产品离开生产过程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所需的包装材料。这种划分便于分析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情况。

3、根据原料来源可以分为工业品、农产品和海产品。工业产品的原料包括通过开发各种矿石、煤炭、石油、油页岩等自然资源得到的矿物原料。化学方法制备的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人工原料。农产品原料包括棉花、大麻、烟草、木材、油料作物等植物原料家畜的毛皮、鱼、乳等生物原料。海洋产品原料是指通过开发利用海洋矿物、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等海洋资源获得的工业原料。该分类适用于分析各工业部门的原材料来源及其比例。

4、根据原料的使用时间不同,可以分为长期使用原料和一次性使用原料。前者,如钢、木、塑料等。需要好几年;后者,如燃料和谷物,只能使用一次。

5.根据原材料的发现和存在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新材料和传统材料。前者是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性能优良、发展潜力丰富的材料。新材料是由分子和原子控制技术加工而成的具有特殊性能的精密材料,包括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后者是指像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金属材料一样,已经开发并广泛使用的工业原料。这种划分便于分析原材料结构的发展方向。

6.根据原料的生产方式,可分为天然原料和人工原料。前者是指从自然界发展出来的自然形成的工业原料后者是指人类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原料。这个划分有助于分析原材料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