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近代汉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编织跨越东西

前言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华裔学志》建构了近代汉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编织了跨越东西方汉学研究的学术交流网络,在中国汉学与西方汉学的融合、东西方学术方法的互鉴、近代中学西传以及为中外合作创办英文期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学术传播与出版发行

英文期刊的出版及其国内外发行是保障知识产品延伸和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期刊及学术共同体学术声誉、社会效应及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学术成果的生产、传播及其学术影响力的厘定要依托运营良好的学术出版与发行机构,以便达到被学界认同的学术取向之目的。《华裔学志》的出版发行人与期刊的主编、编辑和作者交互联结,成为学术共同体的知识生产、出版与传播的重要纽带之一,构成学术知识生产的基本动力,共同推进学术共同体知识成果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二、《华裔学志》在近代国际汉学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汉学与西方汉学的融合

自19世纪以来,汉学研究成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研究队伍持续壮大,汉学研究已从西方学者的专属研究,变为东西方学者合作交流和对话的共同学术研究领域。20世纪30年代,受欧洲战局的影响,大批德国和法国的汉学家云集北平,西方汉学家与中国学者之间得以频繁互动、互为镜像。在交流切磋中,中国学者既获得了相关学术信息,提高了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也让西方汉学界了解中国学者的治学理路。中西学者的相互交流赋予中国学者更广阔的研究视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汉学与西方汉学的接轨和融合。与此同时,现代学科体制的转型营造了促进中国学术进步的氛围,大学、学术机构及学术期刊也为中西学界的交流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裔学志》及其汉学学术共同体突破了早期汉学研究的藩篱,期刊的载文、编辑、出版和发行都不再局限于中国本土,通过刊载中西学者高水平的汉学研究成果,中国汉学得以进入国际学术的知识体系,其国际化学术水准不断提升。汉学研究不再只是中国学术的一部分,而是国际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学研究也因此具有了世界性意义。《华裔学志》将最新汉学研究成果传播至海外,提升了汉学研究的理论高度,推动中国汉学从零散走向系统,从业余走向专业,从本土走向世界,发挥着承接东西方近代汉学研究的学术连接作用,中国汉学由此成为国际汉学学术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东西方学术方法的互鉴

20世纪以降,以法国、德国汉学为主体的西方汉学研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较为广泛地使用考证等新的研究方法,其汉学研究成果通常基于缜密的考证和深入探讨与分析之上,较少泛泛而论。新的大学体制和学术体制将西方学术的研究方法纳入中国学者的视野,中西方学者在汉学研究方法方面相互借鉴,汉学研究开始更加客观系统、不断成熟,走向了学科化发展的道路。西方汉学家充分认识到考证中国本土学术资源的重要性,十分重视田野调查,并积极参考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德国汉学家艾克在《华裔学志》年第1卷、年第13卷发表的《石质建筑亭式宝塔的结构特征》系列论文就是建立在扎实的中国本土资料的考证、系统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中国学者在继承传统汉学遗产基础上,汲取西方汉学的观念与方法,推进《华裔学志》以最新的西方汉学研究方法将中国的史学材料系统化的办刊理念。陈垣在史学研究中创立了以中为本、结合西学的“史源学”理论,年第5卷所刊之文《汤若望与中国和尚木陈忞》运用该理论及方法整理史学材料,并成为年之前中国学者研究汤若望之首篇。《华裔学志》的汉学研究推动了东西方学术方法的对接和交融,开拓了新的汉学研究领域,促进了中国汉学研究的兴盛。

(三)近代中学西传的使者

20世纪上半叶,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传统学术的无用与西方学术之有效的观点交锋日渐激烈,西学东渐成为中国寻求国富民强的途径和通道,引入西方文化成为主流,东方文化文明在劣境中受到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不平衡、西学东渐成为大潮的背景下,《华裔学志》客观理性地对待新文化运动一味倡导西学、排斥中国传统的做法,立足本土现实,凝聚学术共同体成员,坚持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自信和自觉。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守中国传统学脉,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破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与偏见,努力改观西方人眼中的汉学面貌,弥补中西学术交流的失衡。在中西汉学学者的鼎力合作下,《华裔学志》挖掘汉学研究资源,刊载大量优秀的中国文化学术成果,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学西传的强力推动者。《华裔学志》建构了跨越时空的学术共同体,形成了大学、期刊、学者三位一体的学术生产和传播链条,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西传以及近代汉学的发展进步,不仅成为近代汉学研究成果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担当了近代中学西传的使者角色。

(四)国际合办英文期刊的典范

晚清以降,西方传教士、商人以及汉学家等纷纷迁移至中国沿海口岸及内地,出于从更深层面了解中国社会以利于与中国交往,或出于服务本国对华侵略的需要,西方人士开始创办英文刊物。这些英文期刊交流与探讨中国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构成汉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期刊的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完全由西方人掌控。然而以西方学者为主体研究中国文化,往往弊于失真与变形,西方人固有的文化偏见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其对中国学术和文化的理解。

他们往往受西方文化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以自我文化想象的方式理解和解读中国文化,容易导致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华裔学志》打破了西方人独自主办在华英文期刊的模式,开启了中外学者合作出版发行英文学术期刊的新前景。《华裔学志》依靠中外编委的办刊经验、学术资源、人脉资源以及社会影响力,在期刊的组稿、选编、刊发等方面,将中国学术与国际学术接轨,推动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华裔学志》中西合作办刊的模式成为期刊国际合作模式的典范,对国际合办期刊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枢纽,也是学术之公器,是学术共同体成员不可或缺的学术成果交流平台。

结语

《华裔学志》致力于汉学的学术发展,通过刊载具有引领性的前沿汉学研究成果,成为连接近代汉学学术共同体成员的重要纽带。《华裔学志》不仅促进了汉学学术的繁盛,丰富了汉学研究文献的积累,也有力推动了中国汉学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为近代国际汉学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