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海洋中也有PM25它从哪里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4ba22w/

制图/戴佳嘉

我们常常能看到海鸟误食五颜六色的塑料后惨死的例子,人类自然不会找块塑料嚼吧嚼吧咽下去。然而,科学家早已在鱼类的身体里,还有海水中,发现了塑料乃至微塑料广泛存在。

近年来,微塑料话题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升温,随之带来的,是对微塑料的恐慌。今天(8日)是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和谐共生,理应是题中之义。新民晚报记者日前走进上海海洋大学有机污染物毒理实验室,在该校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苏磊的带领下,从一只海虾的消解实验里,了解海洋微塑料的真实一面。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环境中看到塑料,但往往走进商店时却忘记了它潜在的环境危害。想要减少海水中的微塑料,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塑。”苏磊说。

图说:苏磊对生物样品(虾)消解郜阳摄

热度不断上升的微塑料

塑料,“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廉价、耐用、易得的材料,在医疗、建筑、包装、能源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可一组数字同样得重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介绍:全球每年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三分之一都只使用一次;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与此同时,每年有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构成了海洋塑料污染。

微塑料的概念,是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教授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首次提出的。“微塑料是由塑料产品在环境中分解时形成的物质,通常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纤维或碎片。”苏磊解释,“很多微塑料可达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因此还有了‘海洋中的PM2.5’的别称。”

随着科学家在人迹罕至的珠穆朗玛峰、马里亚纳海沟和南极都发现了微塑料,人类再也无法淡定,以微塑料为关键词的研究越来越多。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甚至称,“我们每周吞下的微塑料竟有一张信用卡那么重”——够震撼吧!最终,科研人员更是找到了微塑料进入人体的证据。

苏磊告诉记者,海洋微塑料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而排入海洋环境中的;其二则是相当数量的渔业垃圾;另一种比较特殊,是通过大气运输到海洋环境中。

“微塑料粒径小、密度轻,可以进行远距离、广范围的迁移,在海洋环境的各个角落,都有微塑料的广泛分布。”他补充说。

有国际研究显示,在来自于英吉利海峡的条鱼类中,36.5%鱼的消化道里存在微塑料。在收集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个藤壶中,33.5%的个体消化道中含有微塑料……那我们还能谈笑自如地说出那句“我想吃鱼了”吗?

听到记者的疑问,苏磊停下了手中的实验,摇了摇头,“我们对微塑料进入鱼体有误解啊。”

图说:苏磊在实验室开展微塑料检测郜阳摄

实验结果与“想当然”不一样

近二十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这瓶“新酒”装满甚至开始溢出“海洋垃圾”这只“旧瓶”。的确,海洋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后,最终有可能回到人体,这也是微塑料研究热度“始终在线”的原因。

“海洋微塑料和海洋中的低营养级生物,例如浮游生物,具有相似的大小和密度,其表面的生物膜也会让海洋生物难以区分,容易被误食。”苏磊指出。

研究表明,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生态位上均存在生物“摄食”微塑料的现象,包括海洋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鸟类乃至大型哺乳动物等;另外,除了主动行为,微塑料还会通过黏附或呼吸等行为进入生物体内。

据苏磊介绍,目前全球关于微塑料的海洋鱼类调查表明,平均每条鱼摄入约1个微塑料个体。“这些研究数据一般基于鱼类胃肠道分析,但随着调查深入,人们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