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双十一刚刚过去,买买买意犹未尽的中国人将目光瞄向了大洋彼岸的“双十一”——美国黑色星期五。见识过中国网购大军的疯狂之后,美国人开始不淡定了。日前,洛杉矶位于南加州的城堡奥特莱斯商场门口爆发了一场针对中国网购人群的抗议活动。抗议者称,“中国网购大军的速度太快,我们刚把商品放进购物车,转眼就没有了。”并喊出了“拒绝返利网,拒绝中国猎手”、“我们黑五节的圣诞礼物,都被你们买光啦”、“黑五节是我们的,双11才是你们的”的口号与标语。
而有意思的是,在标语中,美国消费者提出:反对海淘、反对返利。因为他们不仅见识国人线下商超疯狂扫货的样子,也领略了国人线上神一般的抢货速度。从国内电商导购平台返利网上线了海淘新业务,国外各大电商平台一上新,就被同步到返利网上。国内消费者可借助返利网实时享受国外电商折扣优惠。
这种新型业务,让海量热衷网购的中国用户参与到美国的黑五的抢购大潮之中,并且手速与效率惊人。这让过去轻松参与黑五抢购的美国消费者需要与历经多年双十一洗礼的中国消费者拼手速,焦虑恐慌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海淘电商一路走来,曾经存在诸多瓶颈与障碍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海淘对许多消费者而言已然不再陌生。在国内,从京东阿里到苏宁唯品会等一大堆跨境电商均已经加入这场战斗。中国人秉承着“我不要全世界,只要全世界的好东西”的信条,将抢购的动作从国内延伸到海外。但为何在今天,才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抗议呢?
我们知道,国内海淘类跨境电商过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些年,海淘的发展路径与国内电商有着相似之处,海淘一开始也受限于信用、支付、物流的不畅等诸多问题。而境内电商企业能解决国内的信任机制、支付与物流体系等问题,但这套机制无法应用于跨境电商交易。
因为跨境购物相对国内网购而言,涉及到不同国家主体之间的电商交易,包含发货、仓储(转运)、国际快递、清关和国内快递。目前除国内快递外,其他四个环节几乎没有办法做到流程可控。由于供应链过长,也必然会存在物流慢、退货难,时间成本较高的问题,比如早在年,曾有许多黑五海淘的消费者吐槽直邮订单一个月后尚未到货。
另一方面,部分海外直邮商品无法提供规范、完整物流节点信息。对于商家或平台来说,海关运能的不足是瓶颈之一,而物流则影响卖家的运营成本控制以及用户购物体验。
其次是海外购物的网页响应很慢,英文网站操作上也存在种种体验上的不适,无法拼手速下单抢购。再次是海外购物的品质、信用与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存在供应链混乱以及假货等诸多难题。
这些难题导致海淘类电商发展一度受限,尚未引发西方消费者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