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常见的伪需求,看看你认识几个人人都

编辑导读:需求,每个互联网从业者耳熟能详的词。许多人认为需求就是将用户想要的东西一一实现,客户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但是需求工作,做的是一个编译器,而不是录音笔。用户的错误描述、相互冲突的需求会变成伪需求。本文作者将对此进行分析,与你分享。

这篇文章是根据我的经验和前人的知识,总结了6类常见的伪需求。好了,话不多说,进入正文吧。

“需求”可能是所有产品经理、甚至是所有IT行业从业人员谈及最多的词之一,当提到用户需求时,所有人都能说上几句。

许多需求工作者会把客户的话一模一样的带回来,客户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其发挥的作用约等于一支录音笔。需求分析人员如果不能够做到通过客户的阐述,把客户的需求拆解、翻译,那么需求分析工作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需求工作,做的是一个编译器,而不是录音笔。

在展开说需求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图中包括这么几个要素:用户、场景、任务、需要解决问题(也有人叫诉求、痛点)、用户对诉求的描述。

当然,这几个要素也不都是需求的组成,用户对诉求的描述是对前面四个要素的文字解释,所以不属于需求的范畴。一个完整的需求应该包括:用户、场景、任务、需要解决问题。

基于这四个要素,加上用户的错误描述、相互冲突的需求,共同组成了这么6类常见的伪需求:

错误的场景错误的用户群体没有建立在核心任务的基础上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户词不达意相互冲突的需求本文将从这几个角度出发,介绍几类常见的伪需求。

01脱离了真实场景

大家一定见过很多拍脑袋、头脑风暴想出来的需求吧,通常就是属于这一类,大家在办公室的场景下和实际用户在第一线使用时候的场景是不同的,脑海里的想法更不可能一样。

这是需求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如果连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样的诉求都不清楚,那么后续的所有结果都充满不确定性。

脱离了场景的需求常见有这么两种:

脱离了业务场景,往往是对实际情况不明确,就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相差甚远。

就好比你在一个出行APP上前定了一张高铁票,定完之后在预定成功的提示页下面给你推荐了买菜的广告。场景不同,即使拥有巨大的流量,也很难为你所用。

如果说脱离了业务场景是资源浪费,那么脱离了大背景无疑会把产品送上绝路。

年,曾今接触过一个在做“云上香”产品的创业者,希望为那些想给祖先上香祭拜,却远在他乡无法实现到场祭拜的人,提供一个在线祭祀的网站。

后来这个网站在运营几个月后关停,草草收场。该网站是在5线城市的小县城里运营和推广,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让祭祀者放弃几千年的习俗,在网上对着一个电脑上香。

而到了年疫情期间,祭祀者无法出门祭祀,“云上香”反而火了一把。

产品在新的品类中最容易出现这种怪像:我帮你填满了所有的坑,却只是在为大环境下的后来者培养用户习惯。

02并非目标用户

脱离了用户群体的需求,常见有这么三类:

把自己的需求当成用户的需求;不是我们的用户;过于小众的用户群体;经常看到有人说产品经理的同理心,要发现用户的需求。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产品经理很难深入一线在每一个真实场景的下完成所有任务,即使是产品深度使用者,也很难代表整个用户群体。

但是,常常有老板会乐此不疲的强调所谓的“同理心”,似乎这样能够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

与其说产品经理的同理心是要发现用户的需求,不如说是要了解和验证用户遇到的问题。

除去这种的常见的投射效应,非目标用户提出来的需求也是屡见不鲜。

先不妨来看个故事:

(背景:产品是一个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图片、视频的录入和共享)

客户领导:我觉得你们这个系统有点不好用啊!

PM:是吗?哪里不好用了?

客户领导:你看,你们这个上传,上传的时候,都没有要求要打标签。

PM:这个是考虑到便捷性,不然每一张图片都要手动打标签,大家都不愿意传了。

客户领导:你不要这样想,只有每张图片都必须填写这么多信息,大家才会觉得这个事情不容易,才会重视这个事情。

PM:……(心里一万句MMP)

很多提需求的人其实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或许提需求的人自己认为是),所以提出来的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

有趣的是,在B端的产品中,有时候非目标用户提出来的需求会更受重视,可能他们才是直接付费者。

还有部分用户,可能确实有需求,需求也合理,但是这部分人极少,所以不考虑。

大家都知道B站最初是一个ACG视频创作、分享网站,某天一个ACG爱好者想给一个女生买一个包,想看看B站有没有相关的视频,结果没找到。于是他觉得B站这点没做好,应该开设“奢侈品包”这样一个栏目。很显然,没有哪个产品经理会理会这个需求,因为B站的主流用户的画像和奢侈品包包的购买群体重合度极低。

03脱离了核心任务

脱离了核心任务的需求常见这么几类:

用户并不想完成任何任务;需求偏离了核心任务;和核心任务流程相悖;有些用户并不会在产品上完成任何一个任务,但是如果你让他提需求或改进意见,他却可以头头是道的跟你说出个子丑寅卯。

常见的莫过于ToB产品的客户领导,他并不需要完成任何任务,却可以从你的幻灯片中看到产品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许多人想把产品做的大而全,这恐怕是最常见的和核心任务偏离了。

来看个关于大而全的故事:

(背景:产品是一个媒体采编系统,核心任务为用户提供写稿、编辑、发布的功能)。

领导:我们到后面要做统计,把数据统计出来并生成报表给用户。

PM:这个是要做的,已经在考虑了。

领导:我们要做个网盘,用户可以自己上传东西上来,采写稿件的时候可以用到。

PM:额,这个应该不是那么重要吧。

领导:我们还要做个杂志阅览的功能,我上次看有些客户有自己的出版物,可以放上来,到时候就不需要找书翻资料了;

PM:……

故事中的领导可能是很多领导的缩影,就是我什么都想要,这就容易陷入一个泥潭,越是想做大而全,越是容易做成大而“烂”。

避免大而“烂”,确认产品定位是关键,否则,所有的需求不算超出产品的边界,因为我的产品边界就是整个互联网的边界。

和用户的核心任务流程背道而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符合用户习惯”的一种。其实这里面又可以分为三种:

简化用户核心任务流程;复杂化用户核心任务流程;脱离了原有的任务流程;严格意义上讲,三种都可以是伪需求。可是实际上,简化了用户的任务流程的需求,一般不会被定义成伪需求,因为这一类需求往往被认为是解决了所谓的“操作流程复杂”的问题(实际上,即使简化任务流程,也需要经过无数次验证)。

04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用户没有这样的诉求或者是说用户并没有遇到任何的问题,也不需要你提供任何的解决方案,但是依旧有许多的产品人像是叠积木一样,不断在产品上累加新功能,这往往来自产品经理或者老板的不自信,可能来自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别人有这个功能,所以我也要有,似乎这样能够在介绍产品的时候显示产品的“强大”。用户其实并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