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被外界视为具有“匠心”精神的国家,各类日产轻重工业产品、农产品和食品等,往往都被冠以“精品”的称号。然而神话般的“日本制造”真的配得上这种头衔吗?恐怕未必……
日前,位于日本静冈县的一家食品加工公司被曝涉嫌食品造假,其将部分产自中国的裙带菜以“本土产品”的名义上市销售,从而获取不菲的利益。据悉,该公司的做法涉嫌违反日本的“不正当竞争法”和“食品标识法”。
无独有偶,日本熊本县也被曝出了类似的问题。据日本检方提供的证据显示,熊本县年的蛤蜊捕获量仅有21吨,却向市场售出了吨产品,数据出入极大,官方怀疑该地区“集体造假”。但因食材已经被清空的缘故,这项调查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对利润的极致追求,是部分日本企业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据了解,产自中国的蛤蜊和裙带菜,其价格仅有日本同类产品的一半,如果不仔细分辨,消费者很难获知食材的真正来源。而对于这一现象,日本官方其实也颇为的无奈。要知道,中国的农产品和水产品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日本食材的主要来源,若对中企予以禁售,不免伤害到日本市场。
根据日本农林省早先发布的数据,年间,仅食材采购这一项,日本就对外支付了超过3兆日元的资金。其中从美国进口食材花费了1兆亿日元,从中国进口食材则花费了1兆亿日元。食材高度依赖外国的背后,显示出日本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以及农业产出水平愈发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
今天日本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和“少子化”时代,青壮年劳动力青黄不接,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从中国等国进口食材,可以起到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的作用,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如果不这么做,那日本或很快就将陷入食品不足的巨大危机之中……
相比之下,部分欧洲国家面临着同样的劳动力不足难题,但它们采取了与日本截然相反的措施:大力引进外来人口,用以填补各行业需求,给予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日本人的观念相对保守,对外来移民持有某种天然的偏见,这也是导致其劳动力始终不够用的一大原因。
所以平心而论,日本食品公司的行为不能完全被认定是良心泯灭,毕竟中国产出的农产品和水产品既然能在日本市场上架,说明质量完全没问题,日企只是“换了标签”。背后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追逐利益,而是牵扯了太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等方面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