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从哪些环节预防,才能吃出安全

#百里挑一#

再过2天,6月7日,就是第2个世界食品安全日。这个活动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合作发起的。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确保大家吃的食物是安全的,且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咱们现在就来介绍其中与个人及家庭有关的要点。

根据相关的研究,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总会在某个时刻罹患食物或水传播的疾病,这是病从口入的真实写照。食品可能在生产、制备、销售的任何环节遭受污染,这个链条上的每个环节的相关人,都发挥作用,才能确保咱们吃的食物不会引起疾病。

在咱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每年约有10%,就是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患病,导致42万人死亡,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风险尤其严重,每年约有12.5万儿童死于食源性疾病。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化学物质的不安全食品,可以导致从腹泻到癌症的多种疾病,其中腹泻是消费受污染食品引起的最常见的疾病,每年导致5.5亿人患病,23万人死亡。不安全的食品,造成病症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婴幼儿、老人、病人的影响更为严重。

对于咱们老百姓而言,需要认识食源性疾病,才能确保吃得安全。食源性疾病,通常具有毒性或传染性,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化学物质经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后导致。食源性病原体,可以造成严重腹泻或削弱体力的感染,包括脑膜炎;化学污染物则可以引起急性中毒或长期疾病,甚至癌症。食品污染的途径,包括生的动物源食品、受粪便污染的水果和蔬菜、含有海洋生物毒素的贝类原料等。咱们现在来看其中的预防要点。

食源性病原体,最常见的是沙门氏菌、弯曲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等细菌,产生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沙门氏菌主要来自蛋类、家禽等动物源产品;弯曲杆菌主要来自原料奶、生的或未煮熟的家禽、饮用水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来自未经消毒的牛奶、未做熟的肉类、新鲜水果和蔬菜。另外还需要注意2种特殊感染,1种是在冷藏温度下,由即食食品或奶制品所滋生的李斯特菌;另1种是蔬菜及各种海产品所致的霍乱弧菌感染。这2种感染都可能导致死亡。

病毒也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常见感染有2种。1种是诺如病毒感染,特征是恶心、爆发性呕吐、水样便、腹痛;另1种是甲肝,由生的或未煮熟的海产品,或者是受污染的农产品原料传播。受到感染的食品处理者,往往是这类食品污染的源头。宵夜摊的老板先感染,再把病毒传给撸串的各位,然后,医院再碰头。食源性疾病,还可以由朊病毒引起,朊病毒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传染性病原体,与特定形式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疯牛病就是其中代表。

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在逐渐增多。某些寄生虫,比如鱼源性寄生虫,只通过食物传播;还有部分寄生虫,比如猪带绦虫,可通过食物或与动物直接接触而感染人类;蛔虫、阿米巴等则经由水或土壤进入食物链,污染新鲜的农产品。化学物质,也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源头,主要包括自然产生的毒素和环境污染物。自然产生的毒素,包括真菌毒素、海洋生物毒素、蘑菇产生的毒素等,玉米或谷类则可产生霉菌毒素;环境污染物主要有2类,1类是铅、镉等重金属,可造成神经系统及肾脏损害;另1类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比如在动物食物链中积累的二恶英,会造成生殖和发育缺陷,还会损害免疫系统,导致癌症。食源性疾病的种类繁多,预防关键是健康意识,吃东西之前,需要先了解潜在的健康危害。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