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哥是四川大凉山布拖县人。夫妻来荣成晒海带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图/王忠谋
早上七点,拉哥夫妇已经忙碌了三个多小时。在休息的功夫,拉哥抽支烟,妻子给刚睡醒的小儿子喂奶。图/王忠谋
拉哥夫妇最小的儿子才四个月,大多数时间就由夫妻轮流背在身上。图/王忠谋
四岁的儿子经常充当爸妈的助手,照看小弟弟。图/王忠谋
这个晒场依山面海,有近两平方公里。拉哥家的晒场就在其中,面积约六亩地,这排平房就是他们的家。图/王忠谋
虽然离“家”很近,但妻子经常在晒场上喂孩子,为的是节省时间。图/王忠谋
爸妈带着弟弟晒海带时,大儿子就在屋里玩手机。图/王忠谋
这样的动作看着很诗意,但每天重复几千次,拉哥夫妇经常感到腰酸背疼腿抽筋。图/王忠谋
背上的斑斑汗渍就像海带上的甘露醇。图/王忠谋
累了,抽支烟、喝罐啤酒,逗小儿子玩玩,这是拉哥一天最幸福的时候。图/王忠谋
晒海带实行计件工资,每捆3.5元。拉哥在清点劳动成果,今天晒了捆。图/王忠谋
日落西山,天渐渐暗下来。拉哥夫妇还在忙碌着,下午接的一车海带全摊晾开才能收工。图/王忠谋
没有产假。从来荣成的第一天起,妻子就和拉哥共同扛起了生活的担子。图/王忠谋
晚上七点多了,妻子才回屋吃晚饭-中午剩的米饭、海带丝和辣酱。图/王忠谋
拉哥不善言谈,但心里门儿清。他利用闲暇时间学会了开拖拉机。希望将来自己也能拥有一台拖拉机或汽车,跑跑运输。图/王忠谋
眼下的日子虽清苦,但心中的梦想让拉哥夫妇身上不断焕发出力量,辛勤劳动,供孩子上学读书,改变命运。图/王忠谋
嘭-嘭-嘭-,远处隐约传来拖拉机的声音。
拉哥和妻子几乎同时本能地从炕上爬起来。看看表,凌晨四点。运海带的拖拉机来了。
简单洗漱之后,看一眼仍在熟睡的两个孩子,夫妻俩走出房门。
门外就是依山面海的晒场。一阵海风夹杂着海带味道吹来,夫妻俩才觉得真正醒了盹……
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三面临海,海域广阔,这里是我国海带主产区,年产量约占全国四成。每年四月到七月的“海带收割季”,会有两三万外地人云集这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褐色海带和往来穿梭小船拖拉机,身着各色服装的晒海带人点缀其间,组成一道特有的海滨景象。
拉哥身份证上的名子叫伟什拉子,“拉哥”是他的网名。他是四川大凉山州布拖县人,彝族。布拖县地处山区,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是“贫困县”。来山东荣成晒海带是不少当地人摆脱贫困的措施之一。
拉哥夫妇来这里晒海带已是第四个年头了。今年三月,小儿子出生。拉哥本想等小儿子过了“百岁”再来。妻子说,一年就四个月晒海带时间,错过了,一年的生活靠什么?
刚满月,俩人就带着两个儿子辗转多公里来到这里。来时说好的,他晒海带,妻子做饭带孩子。可来到后,妻子坚持一起干,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拗不过妻子,拉哥去附近村里买了两只母鸡炖汤,表达对妻子的感谢,也算给她补补身子。平时的饭食就是馒头米饭就着辣酱、海带丝。
卸车、摊晾......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海带保存有盐水腌渍、晒干两种方式,以晒干保存为主。
收割来的鲜海带必须尽快摊晾开,天气晴好,当日就能晒干。遇上阴雨天气,必须将未干的海带集中起来,用雨布苫盖好,等天晴了再次摊开晒干。
拉哥一家住的平房就在晒场内。一张砖炕占去了一半,另一半就是他们的客厅、餐厅和厨房。虽然简陋,但便于干活和照顾孩子。
晒场依山面海,比较偏僻。加上人地两生,语言不通,拉哥一家和本地人很少交往。闲暇时,就和同村现在又是隔壁邻居的阿强一家聊聊天。
晾晒海带实行“计件工资”,每捆3.5元。天气晴好时,拉哥夫妻一天能晒多捆。除去来回路费和一家四口在这里的生活支出,四个月下来能带三万多块钱回大凉山。
“山东人仗义,不拖欠工钱”。拉哥这句话道出了大凉山彝族同胞相约来这里的主要原因。
烈日下、沙滩上、海风中,弯腰低头摆动双臂的晾晒海带动作,每天要重复几千次。
拉哥今年28岁,父亲已经去世。留守的母亲在家打理着农田。
七点多了,天渐渐暗下来。拉哥夫妇仍在忙碌着,必须把下午接的一车海带全摊晾开才能收工。
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拉哥夫妇常常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晚上收工后连吃饭的劲都没有了。真想第二天给自己放个假。
但想想家里的老人,想想供孩子上学读书、改变命运的梦想,第二天拂晓,两口子又出现在晒场上。(文字/王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