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预制菜”会大火?
上海的这一次疫情实打实地让全国人民都感受到了“食物”的重要性,以前一天一杯“手磨咖啡”是生活标配,但现在“抢菜”才是上海人的“头等大事”。
但是蔬菜毕竟是无法长期保存的食物,就像在这次疫情当中,从一开始的省外运输到社区配送再到最后送到每个人手里,中间至少要经历几天的时间,蔬菜的品质多少会打一点折扣,腐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今天刚看到一个新闻说,上海蔬菜烂地卖不出,乍一看又以为是管理不当出了什么“幺蛾子”,其实是蔬菜在运输的过程中消耗的时间太长,导致了一部分腐烂,腐烂的部分被扔掉了。
其实大家在经历了这次疫情危机之后都慢慢有了“囤货”的意识,尤其是年轻人。以前可能还可以靠点外卖过日子,但是疫情封控之后外卖也点不了,囤菜做饭貌似成为了“生存必备技能”。但是蔬菜类的食物容易腐烂,不便保存,而且想一下子修炼成“厨神”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于是在这个时候,“预制菜”就成了救命稻草。
其实预制菜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疫情之前大家还可以去大江南北旅游的时候,总会想着带一些当地的特产回去,尤其是当地的美食,但是食物这个东西不太好保存,因此大部分美食特产都会被做成真空包装的样子,比如说北京烤鸭。虽然在味道方面肯定无法跟堂食的相媲美,但好处就是方便,只要简单地加热就可以食用。
虽然说方便易保存很好,但是有“烹饪味”才是“预制菜”最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快节奏生活日常中,比起泡面等速食产品,简单加热之后能够吃到到不亚于正常烹饪的味道,幸福感提升的不止一点半点。在疫情和生活方式的双重催化下,“预制菜”马上就站上了市场“风口”。
年可以称得上是预制菜“元年”。一个餐饮测评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行业销售额已经从年.3亿元增至年的亿元,预计年将突破亿元。还有分析师预测,按照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速度,未来五年内就能达到万亿规模。虽然以上这些都只是预测,但是还有一个最有力的支撑,国家有意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
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个“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的通知,其次就在昨天,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这个联盟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等共同指导,还获得了十余个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市级政府支持。除了国家政府支持外,国外的一些单位,比如德国农业协会、丹麦农业和食品委员会、日本食品化学新闻报社等也参与了进来。
关于这个联盟的性质,这是一个公益性的预制菜行业自律组织,也就是说让这个行业更加规范。其实从前段发生的“土坑酸菜”、销售过期食品等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食品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预制菜也面临不少考验。
2.“预制菜”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据我了解到的,虽然有“中国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市,还有味捷、珍味小梅园、王家渡等十多家预制菜企业获得千万元级别的融资,但是总的来说,目前还是以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主,叫的出名字的头部企业并不多,这就导致了预制菜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菜品的品质可能会层次不齐,甚至会出现食物不新鲜偷工减料的问题。
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系统之前就做过一项调查,年1月至2月期间,江苏全省关于年夜饭预制菜的问题反应就有5万多条,普遍问题就是,菜品不新鲜,味道不好。由此可见,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不容忽视。
图源:iNEWs
其次,从上海这次的封控的物资比例我们也可以看出,预制菜在团购中所占的比例似乎不是很高。一方面是价格原因,也是目前我觉得预制菜无法进行大规模普及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随便打开一个买菜软件看一下预制菜的价格,的确比其它菜品的价格贵出不少。另一方面还是味道问题,正所谓“众口难调”,但是不管怎样菜品还是要达到大众普遍能接受的口味,这样才能进行集中规模化生产,如果市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爆品和龙头企业也就无法产生,这个行业也无法走向成熟。
3.“预制菜”的未来会如何?
随着盒马、叮咚买菜等企业加速布局以及预制菜概念持续走高,预制菜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预制菜市场依然存在不稳定性。另外,虽然消费者和市场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