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徜徉在渤海臂弯里的东营正在发生什么样

翻开地图,向东、向北,东营被渤海紧紧地拥在了臂弯里。站在防潮大堤上东望,蔚蓝色的大海阵浪翻滚,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公里的绵长海岸线,平方公里的蔚蓝色国土,让东营的故事不断向大海延展。

通和水产建成东营市第一家省级海洋牧场。

东营的海与黄河有着紧密的联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诗人李白把黄河从天而降、一去不回的气势渲染得淋漓尽致。黄河之水虽归了大海,却在入海前卸下了包袱,将她在沿途携带的大量泥沙,滞留在了下游河道与入海口,并有了东营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在这里,黄河用匍匐的姿态,与滔滔海水深情相拥,一层层向着浩瀚大海不断延伸。

也正因如此,东营的海变得与别处不同,在河海交汇处,你可以看到一边是湛蓝湛蓝的大海,一边是黄河携带的泥沙刚刚进入大海后的激荡,海岸更有自己的特点,为典型的粉砂淤泥质。

什么是粉砂淤泥质?我们可以从孤东海堤说起。相信到过孤东油田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一幅奇异而壮观的景象,所有的“磕头机”向着大海的方向不停地磕头,可以说这是胜利油田从陆地进军海洋的前奏。

年7月,胜利油田在东临渤海湾、南靠黄河口的地方发现了孤东油田。这里,方圆几十里荒野茫茫、渺无人烟,搞石油勘探开发实属不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海漫滩潮汐带由黄河带下的亚黏土细沙淤积而成,见水即化、化即为水。要搞石油勘探开发必须建海堤,可是在这个“绝地”上筑海堤,犹如在刚刚凝固的豆腐上修建工程,现代化的设备顿时失去了威力。

为了修筑堤坝,当时山东省做了修堤总动员,老百姓从全省四面八方赶来。年11月,经过八个月的鏖战,孤东防潮大堤全部竣工。一道海上长城巍然屹立在孤东海滩,成为保护孤东油田的安全屏障,被誉为孤东油田的“生命线”。10.7公里的防潮大地把大海赶出了67.3平方公里的地盘,为胜利油田新增陆上石油地质储量2.3亿多吨。

海河交汇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渤海湾特殊的泥质沙滩,赶海拾贝也逐渐成了东营极具特色的休闲游项目。每当潮汐退去,游人便可进入海滩深处,捉蟹踩蛤,体验渔家风情。

渤海湾赋予东营丰富的物产资源。这里是渤海水域渔业生物资源的主要繁殖场,有海洋生物多种,是山东省最大的近海渔场,盛产对虾、梭子蟹、刀鱼等,享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美誉。

在河口区东北部山东通和水产有限公司的15万亩海域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口文蛤正吸吮着大海的滋养奋力生长。黄河入海携带大量泥沙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黄河口文蛤生产繁育创造了很好的生态条件。黄河口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是东营市沿海一带特有的蛤类。相传自隋唐起就是皇宫珍品,御用美食,清朝乾隆皇帝第一次品尝到文蛤时,挥毫写下“天下第一鲜”几个大字,传为美谈。至此,黄河口文蛤享誉天下。文蛤是海产贝类中的珍品,肉质白而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是高级滋补品。

然而,近年来随着捕捞技术及捕捞效率的提升,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现象严重,很多传统渔场出现了无鱼可捕的尴尬局面,已处在“荒漠化”的边缘。这时海洋牧场的构想被提出。

什么是海洋牧场?通俗地讲,就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增殖放流的海洋经济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东营市海洋牧场建设始于年,以底播型海洋牧场为主。年,《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把黄河三角洲海域作为重要板块,纳入了全省海洋牧场的发展空间布局。东营市利用丰富滩涂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东营)海洋牧场综合体”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截至今年4月底,已在河口区、垦利区建成通和、海盈、康华三处底播型海洋牧场,东营海洋渔业的发展正由浅滩迈向深蓝。

以海洋牧场和深水抗风浪网箱为载体,底播增殖文蛤、毛蚶等高值贝类,探索养殖鲈鱼、黑鲷、石斑鱼等经济鱼类,打造苗种培育、立体养殖、海洋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海洋新业态,广阔蓝色的大海,正成为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此外,到东营你还可以品尝到对虾、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刀鱼、黄河口海参、黄河口三疣梭子蟹等特产。这些特产都享有较高声誉,并畅销全国各地。

地质年代的渤海湾盆地,曾是一片辽阔的海洋。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许多地方慢慢褪去了诱人的蔚蓝色,裸露出黄色的土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渤海湾盆地博大的胸怀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埃默里的海洋学家在世界范围内作了大量地质报告后,率先提出了“中国海将是另一个波斯湾”的说法。这条消息给闹“油荒”的中国带来过巨大的惊喜,但也引起了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的垂涎。他们都想从“另一个波斯湾”中分得一杯羹,在周围海区掀起了一股勘探热潮。这时,胜利油田有关负责人提出了要把目光盯向大海、想办法去海底淘金。从年开始,胜利油田先后在渤海边发现了埕岛油田、垦东油田,东营的勘探、钻井等队伍慢慢走进大海。

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聚宝盆”,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洋经济已成为东营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极作用愈发显著。

东营人很清醒,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制约海洋发展的瓶颈还有很多。去年,东营市抢抓机遇,做好经略海洋文章,编制了“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加快推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经略海洋能力,是东营实现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的美好蓝图。根据规划,未来一段时间,东营市将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开放合作、智慧海洋建设、海上安全保障等六项工程,聚焦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滨海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港口物流运输业、滨海文化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等九大海洋产业,到年,基本建成与山东海洋强省部署相协调、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海陆统筹、河海一体,海洋产业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良好、海洋综合管理高效、海洋文化特色鲜明的海洋强市。

人类开发和探索海洋,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以海强国,人海和谐”。

“关爱海洋”并不是一句口号,东营科学管海用海,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探索并一路前行,黄蓝交响激荡,奏出了一曲人海和谐的乐章。

年,东营划定了.65平方公里的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约占全市管辖海域总面积的44.89%,对红线区内开发活动严格实行分区分类管理。近年来,还先后实施了广饶县人工岸段及海洋湿地植被修复、利津县挑河以东海岸带整治修复,广饶县、利津县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能力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广利岛综合整治修复等项目,东营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效果凸显。

针对渔港,年,东营市启动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对16种海洋经济品种开展了增殖放流,在维护黄河三角洲地区渔业水域生态平衡、改善渔业资源群体结构、促进自然种群的形成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东营市将海洋生态环保纳入综合考核,同时出台《东营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控制入海污染,进一步改善了近岸海域水质。

黄蓝交汇

浮式平台

港口是牵手城市和海洋的重要载体。东营境内有东营港和广利港两大港口,为助推东营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中心城区驱车一路向东,半个小时就能看到距离市区最近的一片海,这也是很多东营人印象中最初的海,广利港区就落座在这里。

建设一座毗邻城区、服务城市的综合性海港是东营人的梦想。但受到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广利港一直没有“启航”。直到年,东营作出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广利港的决策部署。年9月,广利港开港通航。伴随着这座新兴现代化港口的崛起,东营海洋经济腾飞插上了“双引擎”。

东营港是东营境内建港时间最长的港口之一。年,胜利油田在东营建港,当时仅仅作为油田的生产服务设施,码头等级较低。后来港内逐步建成吨、吨的小码头,最大的5万吨液体化工泊位受天气影响年均工作仅有天左右。

随着省委、省政府决定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东营石化产业支撑的东营港已有些力不从心,总体规模小、深水泊位少、码头等级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没有大码头,成为严重制约腹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支撑不起东营作为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炼化一体化区域。从年9月25日这天开始,随着2×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工程的开工,建港36年的东营港正式走进了“大码头”时代。工程建成后航道水深可达到-17米,不仅可以满足10万吨船舶通航要求,同时可以实现30万吨级船舶减载通过。

今年6月23日,东营港又有好消息传来,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用海预审意见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这标志以后大型油轮可直接停靠东营港,减少腹地炼化企业所需原油对船舶转水运输、车辆运输和超长管道运输的依赖,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东营港的战略地位。

渔港是沿海渔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工具和生产场所,广利渔港是东营市渔港之一。广利渔港距离广利港区大约10公里,港湾内整齐地停泊着多艘大大小小的渔船。此时正处于休渔期,浪花拍打着船舷,安静而温馨,渔民们则忙着修补渔网,码头旁边的商铺里售卖着各种海产品。

年,为了促进东营市海洋捕捞业发展,市政府从外地迁入了三个渔村。今年67岁的渔民万先生就是最早迁来渔村的渔民之一。出生在世代以打渔为生的家庭里,哪里能打渔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当时,万先生携家带口从济宁微山湖来到东营定居,扎根东营30年了。他说,是这一片海域养活了他们一家人。如今,万先生的四个儿子也继承父业继续从事着打渔生活。

一路向东,东营蓝色经济的风帆已经开启。未来,全国知名的河海生态文明城市、国际一流的海洋石化产业强市、环渤海现代特色渔业强市的建设值得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