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生财有道》)在大连庄河市的海王九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澈湛蓝的海水孕育了一种特产,这种特产在当地海洋中的养殖面积达到了20万亩,每年可以带来四五亿元人民币的产值,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海中特产呢?要想知道答案先往天上看。
一端是海里的小船,一端是岛上的大院,这吊车运的到底是什么?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来到海王九岛中最大的岛屿大王家岛。不看不知道,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原来是在进行扇贝分苗换笼。
正在忙碌的大姐们,只是按季节打零工,每年的收入也可以达到三万多元。而岛上玉洋贝类养殖合作社的30多户成员,一年的收入高的更是可以达到三四百万元,最少的也能收入四五十万元。
合作社的创办人叫于志洋,26年前,18岁的他还只是庄河港务处的工人,每天接触上岸的岛民让他发现了个商机,因为岛民上岸总会捎着螃蟹贝类,于志洋就趁周末自己上了岛,没想到岛上海鲜品质好,价格低,这让他决定小试身手,第一次收了多斤螃蟹贩卖到大连居然就赚了四五千元,要知道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不过二三百元。巨大的差额让于志洋果断辞掉了工作,开始专职干起海鲜贩卖,短短两年时间,他净赚五十多万元。
意气风发的于志洋又看到了扇贝的巨大市场,当时一斤的扇贝丁可以卖到30几元钱,一台筏都可以赚到上万元。于志洋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进了扇贝养殖,却不料因为品种落后,连续亏损四五年。但出于对海王九岛生态环境的自信,于志洋顶住压力,最终通过养殖中科院培育的中科红取得了成功,成功后他主动联合因为扇贝养殖破产和亏损严重的老百姓组成了合作社,共同养殖扇贝新品种,以前单打独斗没有话语权,成立合作社产量有保证、品质有保证,海王九岛的扇贝在市场上开始掌握主动权。
扇贝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海王九岛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于志洋并不满足,他又开发了深加工产品,让扇贝带来的利润因此增加百分之三十。
海王九岛的生态环境孕育出扇贝、海参、生蚝、海胆、螃蟹等各种海产品,但还有一种更为独特的鱼类,它就是原产在鸭绿江口岸一直到海王九岛这条线上的黄条鰤鱼,黄条鰤又叫黄金鲅,主要是出口到日本做刺身食用。黄条鰤每年的捕捞期只有15天左右,捕捞数量有严格的限制,养殖到15公分它的价格可以卖到30元一条。
如今他的黄条鰤非常受日本客户的推崇,每年给他带来的收入能够超过千万。
敢闯敢干,在优势资源里抢得先机;诚实守信,在商海沉浮中不忘初心,正是像于志洋这样志在海洋的创业者,让海王九岛因为发展而更具魅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