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金怎么办

来源:中国基金报

  近期,监管加强对迷你基金的监管,迷你基金成为市场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迷你基金数量增多是产品同质化、重首发轻持营等多重因素导致。不过,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上看,迷你基金数量高企,也是行业高度市场化下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当前公募基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正常状态。

  基金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

  审慎选择持营或清盘两种处置方案

  针对迷你基金的处置,目前监管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基金公司对此保持高度重视,正紧锣密鼓地对旗下迷你基金进行梳理,并按照监管要求在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下审慎制定处理方案、履行相关程序,在处置方面平衡考虑,谨防“一刀切”。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针对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迷你基金问题,监管展开了一次摸底调查,要求基金公司在上报新产品时需提交公司存量迷你基金的情况报告,包括名称、数量及沦为迷你基金的时长等信息,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给出解决的时间期限。

  具体而言,据知情人士透露,监管按照规模对迷你基金进行分档,分别提出了相关处置要求。其中,规模万以下的迷你基金是目前亟待处置的重点,基金公司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处置;规模在万至万之间的迷你基金,需要在触发清盘条件后60个工作日内提交方案,方案里必须说明预计处置时限和方式;针对规模万至万的迷你基金,或需在年内上报方案。

  获悉相关消息后,基金公司及相关业务部门正在积极践行监管要求,研讨解决方案,报送相关材料。具体到处置方面,公司会基于实际的市场需求和产品的竞争力综合考虑。

  海富通基金表示,针对监管对迷你基金的处置要求,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对公司旗下的迷你基金进行详细梳理,基于对市场环境的研判、市场需求的摸底和调研以及我司产品线布局规划等角度,对旗下迷你基金或提出持续营销或拟推动清盘程序两种处置方案,后续公司将按照解决方案及监管部门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公司旗下迷你基金的解决。

  海富通基金介绍,在制定解决方案时,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初衷。对于因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导致长期市场需求低迷的迷你基金拟采取清盘程序处置;对于产品定位清晰、产品线布局的重要品种以及存在潜在市场需求的迷你基金,公司制定详细的持续营销方案,后续将积极开展相关基金的持续营销工作,努力提升规模,以解决迷你基金问题。

  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称,公司在严格执行监管要求的提前下,结合产品自身特点、公司产品线布局、销售渠道需求等,并经过综合考量、审慎评估,确保处理方案切实可行且影响可控。

  在迷你基金处理方案的选择上,金鹰基金重点评估产品的存续价值。对于存续价值较高且业绩不错的产品,考虑继续持营的处理方案,积极拓展基金的立体渠道资源网络,加强与现有代销渠道的销售合作,扩大合作代销机构范围,以良好的投资业绩与丰富的代销渠道资源合力带动规模上升。

  “对于存续价值较高但业绩欠佳的产品,考虑通过调整产品定位、优化投资策略、更换基金经理等方式积极改善产品业绩,有了一定业绩积累之后再进行持续营销。而对于存续价值相对较弱的产品,则考虑直接清盘,以维护持有人利益、减小公司运营成本。”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相关人士进一步介绍。

  另一位公募人士也表示,“我们将落实监管要求,系统梳理产品。至于未来是清盘还是通过持续营销或转券结解决迷你基金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了产品的投资策略、规模情况以及未来公司产品线的规划等多个因素。例如,提高产品业绩的锐度,在互联网等渠道积极持续营销;持续营销难度高的,清盘处理。”

  谈及迷你基金的处置措施,华南华南一位公募市场部人士称,“解决方式主要有持续运作、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公司将从投资策略、营销推动、运作成本、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相关产品的情况,在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下审慎选择处理方案,并按法律法规、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相关程序。

  即使部分基金公司旗下没有迷你基金,对于监管要求依然保持   迷你基金数量超只

  多因素致基金规模迷你化

  监管层对迷你基金的监管趋严背后,迷你基金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级存在。越来越多迷你基金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据WIND统计,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共有资产规模低于万元的迷你基金只,其中非货币型的基金为只,剔除成立门槛较低的发起式基金后共有只。

  从基金类型来看,权益类基金中的迷你基金较多,这一比例达到70%,灵活配置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是迷你基金的“聚集区”。就基金而言,共有19家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10只(含),部分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甚至达到20只以上。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多重因素导致迷你基金数量高企。针对公募基金行业迷你基金现象愈演愈烈的情况,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分析称,这一方面反映出,近几年来国内基金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市场容量得到爆发式增长,导致分布末端的数量也大幅上升。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基金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业态,部分基金由于市场认知度低、业绩竞争力不足等原因规模难以做大。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则直言,“这是行业竞争下会发生的必然情况,内因也是主因就是产品业绩不佳,多数投资人在多数时间的持有体验不佳,最后选择用脚投票,卖出走人;另外一种结构性因素,投资人构成不够均衡,某一个或者几个投资人持有基金份额占大头,发生巨额赎回后,基金变迷你。”

  恒越基金分析称,产品创设时的跟风和产品同质化,是迷你基金增多的重要原因,加上部分产品的业绩不达预期,以及渠道一定程度上的“赎旧买新”,也导致迷你基金数量增多,另外一些偏机构定制化的产品本身即是阶段性产物,委托人的需求随市场变化发生改变后,这些基金可能也随之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最后一些产品代销机构相对单一也会增加变迷你基金的可能。

  民生加银投资经理陈启鹏认为,迷你基金数量增多大致是以下原因共同导致的。第一,随着基金投资热潮的掀起,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明星基金与基金经理,部分基金公司会倾向于将投研资源向明星基金倾斜,加剧了规模效应,部分没有得到宣传推广的基金则容易成为迷你基金。

  “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于明星基金带来的流量与基金规模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弊端在于这样做某种程度上违背了金融的分散投资原则,也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陈启鹏评价道。

  “第二,”陈启鹏进一步表示,投资者对于基金热情上升后,可以观察到市场新发基金数量开始增多。但是部分新发基金相较于市场上已有基金,缺乏投资标的、投资策略的创新性,没有较大差异化,无法对投资者形成较强吸引力,以至于后劲不足。”在他看来,市场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的市场回撤较大,在熊市行情中,基金的净值下跌加上基民的不断赎回,在双重因素叠加下,导致部分规模本不大的基金跌破基金分界线,沦为迷你基金。

  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分析称,迷你基金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近年来公募基金产品供给侧大扩容,加上行业“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基金产品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了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大量产品规模迷你化。二是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那些业绩不佳、缺乏竞争优势的基金规模大概率会出现持续萎缩的情况。三是由于基础市场环境的变化,有些设计落后、定位不清晰、带有认知缺陷的产品或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这一现象也是意料之中的。”谈及对基金迷你化现象的看法,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直言,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在庞大的产品群体中,出现一定数量的迷你基金是较为正常的现象。但规模过于迷你的基金,其运营费用对收益的侵蚀或多或少会损害持有人利益,因此也要警惕和预防迷你基金数量过度增多。

  迷你基金清盘或成常态

  有利于构建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

  早在年8月16日,汇添富基金公告,将于同年9月16日召开持有人大会,讨论《关于终止汇添富理财28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的事项,打响国内基金史上清盘“第一枪”。自此之后。迷你基金清盘日渐增多,年股债双杀,同年清盘基金数量超过只,最近几年每年的清盘基金数量也一直维持在百只以上。多位业内人士也预计,在目前政策之下,清盘或成为处置迷你基金的主流方式。

  “人有生老病死,基金也有新设和清盘。”在沪上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基金产品跟人一样,都存在生命周期,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认为,随着国内基金市场的逐渐成熟,基金管理人的运营方式及产品线布局会越来越市场化,对于部分没有特色、业绩竞争力不高、未适应日新市场环境的基金清盘可能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释放公司投研资源,也能净化市场。不过,基金清盘会走清算流程,耗时较长外,会产生一定费用,需要管理人妥善处理自身与投资者关系。此外,大量基金清盘或多或少会伤害到基金管理人的品牌形象。短期内,基金管理人仍会慎重对待清盘迷你基金这一方式。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也认同,未来迷你基金清盘会变得常态化。“一是从过往看,迷你基金重新做大的相对较少;二是在监管方面要求基金公司拿出解决迷你基金的具体方案,且存续过多迷你基金会影响新基金的审批;三是资产端竞争加剧,基金公司对待迷你基金态度较以往也会发生变化,不再为了保留产品线或者渠道合作而保迷你基金。”

  多位业内人士也指出,随着基金发行实施注册制,未来基金清盘会变得更加平常。“随着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行,基金发行变得容易,基金公司不用再死守那些表现不佳、规模不大的产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基金产品自然出现分化。适者生存,落后的基金会被淘汰,以后基金清盘会更加常态化。”一位业内人士提到。

  “胜劣汰的法则在基金产品中依然适用,基金产品设计阶段已经考虑了基金终止的情形。对于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迷你基金,清盘或许是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减轻管理人运作成本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基金清盘是一个正常的、常态化的现象。”华南一位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认同。

  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分析称,当前公募基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公募基金产品发行门槛降低、大幅扩容的同时,迷你基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构建产品供给侧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生态,推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监管一直在加大对迷你基金处理的管控力度,不断推动产品退出方式的完善,可以预见,未来大量迷你基金清盘或将进一步常态化。

  恒越基金更是指出,迷你基金清盘常态化不一定是坏事,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有进有出,才是一个行业真正健康发展的状态。

  民生加银投资经理陈启鹏建议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迷你基金,“迷你基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一定是业绩不好,不同的基金公司拯救迷你基金的方式和决心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未来是否对迷你基金进行清盘,或许会纳入更多考量因素,并且完善清盘退出机制。第一,自身投资回报能力较差的基金,或许可以参考沪深交易所的公司退市制度,实施强制清盘。第二,若基金因为某些原因短期内规模萎缩、成为迷你基金,但后续观察到基金公司加大了投研力度,可以适当放宽清盘时间窗口。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可以促进公募基金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与管理能力,在迷你基金上多花费一些心思,让公司的每一个基金都能成为优质基金,茁壮成长。”

  综合评估迷你基金投资价值

  不要忽视清盘风险

  今年5月,公募基金数量正式突破万只大关,随着基金之间规模分化,投资者选基时不可避免需要考虑如何看待迷你基金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也给出了建议。

  上述沪上一位业内人士建议,普通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适度考虑基金规模因素,规模太小的基金尽量谨慎。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在择基时需要综合考虑包括规模在内的多方面因素。

  “整体上,投资者可能会有从众心理,买规模大的人多的,但其实投资者还是要多   “虽然部分迷你基金不具备更有竞争力的历史业绩,但我们仍不建议投资者仅考虑基金的规模,而要从基金的特征、自身的投资需求等方面出发做决策。当然,配置迷你基金前也要考虑到该基金是否存在被清盘的风险。”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给出了投资人选基的“三步决策”:第一,看基金发型以来每个季度的规模变化,如果是持续下降且业绩不佳,可能是管理人能力欠佳;第二,看基金持仓,判断是否处于适合的赛道;第三,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基金。

  恒越基金认为,基民遇到迷你基金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判断这只基金低于万的原因,如果已多次低于万或者在万以下的时间较久,则需更加谨慎考虑;如果这只基金刚刚低于万、过去也没发生过低于万的情形,或者基金公司已作出了积极的处置变化,则可从基金经理、投研团队和产品定位等角度分析后再做决策。】

  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也认同,对于迷你基金是否值得持有,不可一概而论,但投资者应保持审慎的态度。“首先还是要综合评估产品投资业绩、基金经理管理经验以及基金管理人投研能力等,如果这三方面都有不错的实力,可以考虑适当投资;否则,投资者应尽量避开。其次,多   “‘迷你基金’方便投资小市值个股,不用担心大额资金进出影响持仓,个股调整过程中也不需要过多考虑流动性和冲击成本,产品管理上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投资思路。另外,规模小的基金还能够享受到“打新”红利。但是,这类基金持仓集中度高,高弹性的同时也会高波动,如果持仓的个别个股表现不佳,产品的回撤会大于大多数基金。同时,“迷你基金”可能存在长期规模过小导致产品清盘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则建议投资者慎重选择“迷你基金”。

  在民生加银投资经理陈启鹏看来,迷你基金形成的原因,固然有长期业绩较差,投资者大量赎回,但是并不是所有迷你基金都是如此。有的基金是成立时间较晚,规模暂时没上去。也有的基金是因为短暂的风格不占优势,短期内没有跑赢市场,基民便大量赎回,导致规模下跌,例如受疫情影响的消费主题型基金。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疫情的好转,在国家的稳增长、促销费政策下,这类基金也有望迎来属于它的时刻。而且,基金的投资能力,根本上还是与基金公司给予的投研资源相关。如果我基金公司给予迷你基金足够的投研力度,那么迷你基金便和正常规模的基金没有太大的本质上区别。主题类的迷你基金也要注意不要做风格漂移。

  他进一步分析称,相对于基金规模,基民更应该   图片

  多维度锻造“内功”

  基金产品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公募基金数量正式突破“万只”的大时代,也遭遇了“迷你基金”持续增多的小烦恼。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应对迷你基金增多的问题需要多维度发力,让基金产品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方面,在产品布局方面处理好规模、结构与发展质量的关系,更科学审慎布局,明确新产品定位,不可盲目跟风热点;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升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改善投资者投资体验。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各家基金公司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提升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走出一条精品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行业格局。

  提升专业能力

  避免迷你基金持续增多

  “投资业绩是根本,应当从投研团队建设出发,提升投研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发新产品。”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要提升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才能有效避免迷你基金持续增多。

  “基金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支持基金产品获取稳健的收益,为投资人带来稳定回报。加强投研实力,让基金经理形成较为成熟的投资框架和稳定的投资风格,用中长期业绩获得市场认可。”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华南一位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表示,为持有人创造价值,让投资者有获得感是基金管理人持续获得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提升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避免迷你基金继续增多,一是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的指导下强化基金管理人投研体系建设,打造投研核心能力;二是以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为准绳,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积极开展持续营销,投资者陪伴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三是深化产品布局研究,结合基金管理人自身优势、市场情况、目标客群选取等因素审慎布局基金产品。

  “首先,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资产管理能力是立身之本,基金管理人应多方面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投研体系,努力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健的收益回报,提升客户持有体验与获得感。如此,才可能避免迷你基金的不断增加。”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表示。

  上述人士还认为,其次,基金管理人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业务同质化风险,注重差异化布局;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供给侧更深度研究市场,需求侧更深度挖掘投资者需求,再结合公司投研优势,精准确定产品定位。

  而恒越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一方面应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投研团队实际,来审慎创设适合自己发挥特色和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应科学客观地评估市场和渠道的真实需求与潜力,从投资者权益角度出发,不盲目跟风追逐热点或者为创新而创新、为布局而布局。但归根结底还是持之以恒地提升投研实力,以业绩说话,才是基金产品规模水到渠成的驱动力。

  而民生加银投资经理陈启鹏表示,坚信基金在精而不在多。寻找更多优质标的,探索更多投资策略,致力于降低基金同质化。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会不断加入新的投资标的,例如商品、REITs、海外资产等,选择范围更广,可用策略越多,重复的可能性便会更低。同时,还将不断强化自身的投研能力,为投资者赚取满意的回报。

  此外,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也表示,首先,产品布局要基于自身情况,要有长远考虑,不能什么热门就上什么,导致大量没有竞争力的产品被推出。其次,对于特色产品要加强投研支持和持营宣传,避免运营上的缺失造成基金规模缩水。此外,要构建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合理的薪酬体制,避免人才不足或流失造成产品线规模缩水。

  申报新基金要科学审慎

  盲目跟风热点可休矣

  目前基金行业出现一个“怪圈”——在迷你基金批量诞生的同时,新基金也不断涌现,甚至众多新基金又沦为迷你基金。这背后考验上报新基金的“智慧”——更科学审慎布局,明确新产品定位,不可盲目跟风热点。

  在过往新基金申报经常出现两类情况,一类是首批或首只等创新类基金往往引来众多基金公司大竞争,另一类是某种产品获得市场追捧之后就引起行业“群体性”布局。然而,不少创新产品或者跟风布局产品也未能获得好收益,不少都变成迷你基金。为此,行业也有自己反思,在产品布局方面处理好规模、结构与发展质量的关系。

  “新基金布局建议更加注重创新性和特色化,尽量避免同质化产品的重复布局,以及高度拥挤赛道的后期进场。”沪上一位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发起式基金也要谨慎布局,因为发起式基金长期占用自有资金,且增加了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对于新手基金经理而言,“赛马式”角逐颇具赌性,而赌注便是未来的职业生涯。

  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也表示,未来基金公司的产品布局,不可一味追求大而全,不能盲目追逐热点、跟风发行,应根据公司擅长领域及资源禀赋,专注于布局具备公司自身特色的产品,同时也顺应监管鼓励的方向、借鉴海外基金市场发展历程,适时布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零售低波产品、个人养老产品以及有实际需求支撑的创新产品等。

  “随着公募基金数量达到万只的量级,基金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迷你基金成为市场   更多基金人士强调,基金产品的布局与基金管理人自身的优势、市场情况、目标客群选取等多种因素相关。布局新产品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审慎评估基金产品布局及后续持续运作的可行性,切忌盲目跟风。

  如民生加银投资经理陈启鹏表示,未来更多以需求为导向,探索不同的投资方向,开发更多投资策略,优化产品创设流程,以布局新基金。

  “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现有的投资策略会逐渐失效,目前的股债投资标的会越来越拥挤。我们的新基金为了避免严重的同质性,为了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会致力于开发新的投资方向。”陈启鹏表示,例如SmartBeta产品、ESG产品等。

  他强调,在布局新基金前,我们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可行性分析,寻找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投资种类,同时根据不同的收益风险偏好等级,发行相匹配的基金类型,做到基金类型上的分散化、合理化。

  多维度发力

  基金产品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监管精神的指引下,基金行业正在做“难而正确的事”。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权益类基金占比较快提升,固定持有期公募基金供给力度持续加大,有效促进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公募基金募集资金结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谈及未来,不少人士认为,基金产品端持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更需要在投研能力、产品设计、投资者教育、渠道宣传等多角度发力。

  据一位基金人士建议,在产品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在投资端力争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二是在产品端致力通过产品设计优化投资者的长期持有体验,三是夯实公司品牌建设,提升投资人对基金公司品牌的认知,四是发力渠道建设,提升渠道端及渠道端投资人对公司、投资能力、产品的认知,五是加强投资者的陪伴和沟通工作,通过多项举措提升产品竞争力。

  “第一,紧随资本市场的发展步伐,强化创新机制,做好相关创新品种的申报,使基金公司新产品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密切关联。同时,在公募产品中引入强制清盘制度,根据产品的市场具体情况来实现优胜劣汰。”另一位业内人士也给出了四大建议。

  他表示,第二,完善夯实基金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加强产品管理工作,在产品投资决策、申报及审批等环节形成准入机制,严格约束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真正把好的产品归于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提升基金产品管理的持续性。

  第三,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健全行业激励机制,强化基金公司回报持有人的意识,并真正把持有人利益置于重要位置。

  第四,进一步促进基金公司提升研究能力,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并最终实现行业、公司、持有人多赢。

  “在产品层面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应落实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还有一位行业人士从产品推出前、推出中、推出后角度来谈,认为在产品推出前,基金公司应该具备完整、周密的论证,结合投资与销售两端实际情况进行审慎决策,避免盲目跟风、追逐热点。在发行后,应当加强对产品运作情况的监测,包括产品现在及未来是否适合市场风格、过往投资业绩是否明显偏离客户预期、销售渠道反馈及客户申赎行为表现等。

  “若个别产品最终仍不能摆脱迷你基金命运,则应该按照合同契约,本着持有人利益优先而非基金公司利益优先原则予以处理,这也就要求公司在产品设计阶段提前考虑未来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尽可能细化触发条件与处理方式。”上述人士还表示。

  此外,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也表示,从“全而大”到“精而广”,基金公司可以先集中公司资源在擅长的策略或者产品线,将其做精、做深,形成优势壁垒,进而再做扩展。投资人和渠道方的需求是一致的,就是真正可靠的基金产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