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海中珍馐,有时却暗藏杀机,你钟爱

天气越来越热,又快到了火伞高张的季节。

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每年从4月份持续到8月份的大排档夜生活又要拉开帷幕了。消夏的人们在大排档里把酒言欢,几盘小海鲜加上几扎啤酒,绝对是下班之后既痛快又痛风的至尊享受了。

可是谁又能想到,夏日里最难割舍的海中珍馐,有的时候却在其中蕴藏着重重杀机。

是的,很可能有人食用平时常见的小海鲜中毒而丧命。有人肯定会想到,有毒的海鲜?那肯定是河豚,河豚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毒素,并且没有任何解药。

其实还真不是,这种有可能含有剧毒的海鲜就是我们常吃的贻贝。

上个月的月初,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部门联合发布通告,根据省技术推广总站等部门的检测结果发现,市场上售出的贻贝含有的贝类毒素含量已经超出安全食用限制的两倍以上。

这种情况下食用贻贝的话,非常容易引起中毒,会让人出现肢体麻木,发烧呕吐,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当地有关部门也紧急通告当地群众不要购买食用贻贝。

在通告发布前,河北省秦皇岛市就已经陆续出现了食用贻贝中毒的事件,而河北唐山市也出现了两例食用贻贝的中毒事件,其中还有一人因中毒抢救无效而死亡。

食用贻贝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在4年前的6月份,福建漳州漳浦县的36名村民因为食用贻贝而集体出现中毒症状,他们都出现了浑身麻痹,无法呼吸的症状,最后被认定麻痹性贝毒中毒。

鲜美的贻贝,有时候就是如此可怕。

贻贝又称作青口、海虹、淡菜、壳菜等,是我国北方及南方沿海居民都很喜爱的经济及食用性贝类。

贻贝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非常受欢迎,它的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达到53%,脂肪7%,糖类17%,无机盐8%。同时还含有钙、镁、磷、铁等各种微量元素,所以也经常被人称为“海中蛋类”。

那为何在贻贝体内却检测到了麻痹性贝毒呢?这种贝毒又是一种什么毒素呢?

麻痹性贝毒是一类神经类毒素,是现在已知的毒性最为强悍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类不太常见的致命毒素。有的麻痹性贝毒的甚至是眼镜蛇毒素的八十倍左右。

根据科学家们检测分析,每千克体重吸收0.6微克的麻痹性贝毒,那么就会导致中毒死亡。例如体重斤的成年男性,如果摄入了0.克麻痹性贝毒,就能致人死亡。

那么本身不含有任何毒素的贻贝,怎么会突然之间带有如此强悍的麻痹性贝毒呢?是贻贝产生了变异吗?实际上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海中赤潮。其中的一种藻类毒素就是麻痹性贝毒。

麻痹性贝毒最早是在北美洲的紫房蛤内发现的,通过后续的研究发现,产出这类毒素真正的元凶是海中的剧毒甲藻。

无论是淡水或者海水中都存在着藻类,生活在含有无毒藻类的水中,或者饮用了含有无毒藻类的水是不会中毒的。

但是如果藻类在海中过度繁殖的话,则会出现一种叫做“赤潮”的现象。赤潮中的藻类可分为有毒藻类和无毒藻类。

赤潮中的无毒藻类会堵塞海洋生物的呼吸器官,造成机械性堵塞使海产品大量死亡。

如果是有毒藻类引起的赤潮,那引起后果就要严重得多,有毒藻类可以将海洋生物毒死。

但有些贝类对有毒藻类的耐受性比较高,又以藻类为食,所以有毒藻类就慢慢地沉积到贝类的体内,久而久之,这些藻类毒素就会达到一个致命的水平值,人类如果食用了这一类有毒贝类就会中毒。

目前已经发现的有毒藻类就包括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和记忆缺失性贝毒等。

河豚本身无毒,但是通过进食体内含有藻类毒素的鱼类和贝类后,河豚的体内也会含有这类剧毒物质。

河豚体内的剧毒物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河豚毒素,野生河豚都含有剧毒,而人工饲养的河豚基本都是无毒的。

淡水中的有毒藻类毒素也非常致命,从去年的3月份到8月份,非洲一处保护区内,头非洲象接连死亡,而罪魁祸首就是大象饮用的水源受到了有毒藻类的污染。

因为气温炎热,导致大象饮用的水源被一种叫做蓝藻毒素的剧毒神经毒素污染。饮用了含有毒素的水后,大象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四肢抽搐,最后昏厥死亡。有毒藻类就是如此的可怕。

虽然有时候食用海鲜确实能中毒,但我们也不要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类海鲜,在炎炎夏日里,海鲜啤酒确实是老饕们的最爱,不要以个别中毒事件以偏概全,在特定的季节,随时留意当地有关部门的通告就可以了。

海鲜啤酒虽然美味,但还是要适量,健康还是最为重要的。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