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有品牌海产品市场现状分析国产品种为

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往期精彩报道:

年产量超过万吨,鱼价触底,今年能否“咸鱼翻身”?

这条鱼要火!行情爆发,大鱼遭市场哄抢,早批苗供不应求,养殖户需排队拿苗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共同发布了题为“健康生活,健康海洋”的《零售业自有品牌与可持续海产品发展报告》,为行业伙伴及零售企业提供创新思路。

年特殊的环境给企业及市场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有品牌商品在保障货源、稳定市场物价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中国自有品牌海产品的市场现状。

01

中国海产品市场综述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数据统计,60%的海产品流向了批发市场,20%流向了餐饮市场,海产品零售额仅占中国海产品市场总额的15%(线下零售10%、线上销售5%)。

从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来看,中国海产品零售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前,零售业销售的海产品品类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国产品种为主,进口品类的比重逐年增大”的趋势。

其中,国产品种主要以养殖类产品为主,包括养殖的各种鱼类、虾蟹、贝类和藻类;而国产野生类产品主要有带鱼、平鱼、黄鱼、鱿鱼、鯷鱼等品种。进口品种方面,进口养殖类产品主要集中为南美白虾、三文鱼、巴沙鱼等品种,进口野生捕捞产品在品种上则较为丰富,鱼、虾、蟹、贝都有广泛涉及,常见品种有真鳕、狭鳕、南极犬牙鱼、美洲螯龙虾(波士顿龙虾)、大西洋扇贝、格陵兰比目鱼、北极虾、雪蟹、面包蟹等。

02

自有品牌海产品市场调研汇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年4月对中国超市企业的海产品自有品牌发展进行了调研,共有48家企业参与(以区域性超市为主,沿海超市企业18家,内陆超市企业30家,均为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调研发现,海产品将成为未来五年重点的规划品类,超过25%的企业计划其海产品销售占比在年达到6%以上,而目前仅有11%的调研企业在年实际销售额达6%以上。

有13家调研企业目前正在经营其自有品牌的海产品,自有品牌海产品占整体海产品销售的比例偏低。这13家企业中,23.1%的受访企业表示其自有品牌海产品销售占比超过10%。然而,对于未来的规划,85%的受访企业表示到年仍将或计划在经营自有品牌海产品。

03

自有品牌海产品市场发展的挑战

产品形态

零售在售的海产品主要包括以下产品类型:活鲜、冰鲜产品、冷冻预包装产品(包括原条产品、加工产品)、冷冻散装产品、海产干货和罐头。整体来看,随着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严格,活鲜、散装产品正在逐步减少,冷冻预包装产品、罐头产品的比例在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中国市场对Ready-to-cook和Ready-to-eat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产品类型

冷冻初加工非调理产品(如冷冻鱼片、鱼柳)占调研企业经营海产品的84.6%,说明我国仍然以初级加工海产品消费为主。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调理类产品和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冰鲜产品的比重较低,分别占23.1%和15.4%。事实上,扣除“冻转鲜”产品占比,真正意义的冰鲜产品的比例很可能低于10%。海产品休闲零食占比为23.1%,其它即食类海产品、即烹饪类产品的占比偏低。

品牌影响

中国零售市场海产品品牌集中度较低,虽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产品品牌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品牌给产品带来的价格溢出效应有限。与国际海产品零售比较,中国鲜少有像iglo、BirdsEye等这样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国际海产品品牌。

根据调研反馈,国内超市企业在开发自有品牌海产品上,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1.自有品牌海产品与供应商品牌海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自有品牌的海产品主要集中在冻品类别上,产品原料相对单一,无法突显自有品牌商品的市场优势;

2.由于海产品是全球大宗贸易商品,从捕捞到中间贸易、加工,最后到市场终端,产业链长且贸易链条复杂,且种类繁多,物种名称与商品名称不统一,零售企业采购人员较难全面把控海产品的基础信息,不能更好地支撑自有品牌海产品的开发;

3.部分供应商参与零售自有品牌产品开发的意愿及能力不足,国内海产品供应商多数处在自身品牌的建设阶段,通过品牌增强供应商在渠道中的竞争力,或者处在产品研发与迭代阶段,因此多数海产品供应商尚未对市场销售规模小的自有品牌产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