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调研揭网购陷阱秒杀背后或有钓

白癜风能否治好 http://m.39.net/pf/a_4791307.html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0日电(见习记者高鑫)11月9日下午,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对涉网购纠纷调研情况,并结合案件提示消费者注意“网购陷阱”。据调研法官介绍,因食品问题引发的维权纠纷超过50%。食品药品消费领域,即便“知假买假”,也不影响消费者维权。

网购越南燕窝收货后,要求退货且十倍赔偿

年7月,蔡某在於某经营的网店铺购买了1斤“越南燕窝”,货款元,产地越南。收到货物后,蔡某发现,产品未标注生产日期、生产单位等标签内容,还发现涉案产品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蔡某遂将於某诉至法院,要求於某退还货款并给付十倍赔偿金。

庭审现场。法院供图

11月9日下午,该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开庭。蔡某说,国家质监总局于年6月19日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书》载明:“准予符合相关检验检疫要求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燕窝产品进口。”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燕窝产品通过贸易形式暂不能对华出口。蔡某认为,其购买的燕窝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对此,被告於某的律师说,涉案燕窝产品来源合法,供货商具备进口资质,所售燕窝实际上是印尼产,销售时将燕窝的产地错写成越南,属于书写错误。另外,其销售的燕窝无质量问题,食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该燕窝属于散装食品,不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生产单位等内容。

审理中,被告方认可在销售进口食品过程中存在以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但坚持所售产品属印度尼西亚燕窝,并要求鉴定所售燕窝的品质及价值,调取证据证明被告经营的燕窝有合法的来源,且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最终,法庭决定,同意给予被告方15天限期调取相关证据,休庭后将再次进行审理。

网购纠纷呈4大特点,“知假买假”不影响维权

庭审结束后,门头沟区法院还专门通报该院审理的涉网购纠纷案件调研情况。

纠纷多发于食药品领域。门头沟区法院审理的此类案件中,因食品问题引发的维权纠纷超过50%。消费者的诉讼理由多为生产日期不清晰、违规使用添加剂、相关标注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等,主张惩罚性赔偿。而被诉方,绝大多数的答辩意见之一为“原告系职业打假人”。

门头沟区法院通报涉网购纠纷调研情况。法院供图

调研法官表示,审判实践中,食品药品消费领域,即便是“知假买假”行为,也并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

串案维权情况日渐增多。许多职业打假人将打假阵地逐步转向网络电商、网络直销生产商等。职业打假人对商品瑕疵的判断日益“专业”,经常在不同的网购平台购买同一品牌的不合格产品,随后便分别将不同电商以及生产商、销售商一同诉至法院。

提起管辖权异议比重高。该类案件中,绝大部分消费者以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在收货地辖区起诉卖家。而许多卖家却悄悄地在商品网页中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注明“约定管辖条款”,一旦买家起诉,就会提起管辖权异议,要求案件移送至卖家所在地法院管辖,导致该类案件审理周期较长。这种提起管辖权异议的案件占比已近四成。

四是举证两极化愈发突出。维权意识强的消费者或职业打假人基本都能细致、充足的保留证据,维权胜诉率高;而普通消费者则往往缺乏证据保存意识,再加上卖家在商品管理、及时下架、删除页面等方面掌握主动权,取证时机一旦错过,可能导致诉讼处于被动。

法官调研揭“网购陷阱”,“秒杀”背后或有钓鱼网站

调研法官还结合审理案例情况,提示消费者注意常见的“网购陷阱”:误导性陷阱。许多卖家常利用“精美图片”“最新最好”“刷评价”等手法引诱消费。

引诱性陷阱。“双11”的成功就在于“折扣”,但“打折”“秒杀”“免费送”并不完全都是安全的,一些低评分商家也会借助购物节的时机,以超乎消费者想象的低价为诱饵,公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甚至,还有不法分子专门制作钓鱼网站,以低价打折需预付定金、支付邮资等为借口,诱骗消费者填写身份信息、银行账号、账户密码,随后便盗取资金,或复制、售卖消费者个人信息。

条款性陷阱。一些购物网店常在销售页面中不显眼的地方,以不显眼的字体设置格式化条款,如“一经售出,非质量问题不得退换”“一经拍得,不退不换”等等,试图撇清对所售商品的“三包”责任或者相关服务,致使消费者“买货容易退货难”。

漏洞性陷阱。虽然很多交易平台对商家进行了系列的审查,要求商家上传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以便通过银行面签体系、动态验证确保商家信息的实时准确,但前期审查很难确保后期变更的情形。如个别商户信誉良好,但由于个体原因擅自转让网店,造成店家登记信息和实际卖家不一致。网络监管制度尚不完善,消费者网购时应擦亮眼睛,提前把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法官总结网购维权十步走,助有效维权

通报会,门头沟区法院还特别制作了“网购维权十步走”维权宝典,尝试通过最简单明了、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大家有效防范网购风险,远离陷阱,切实维权。

第一步,因需购物,理性消费。对不是很需要的商品,坚决不贪便宜,不盲目下单,不做后悔的“剁手党”。

第二步,货比三家,正规购物。网购前最好在不同的电商平台之间进行比较,选择销量较多、评价较高、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店铺购物。购买时,一方面需要查验商品的质检报告、合格证书等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要通过向卖家索要实物图片或者查看买家秀等多种方式确认商品细节、实物质量后再下单购买。

第三步,不贪便宜,远离陷阱。在“双11”“双12”等全民促销活动中,一些降价、红包往往暗藏玄机,不是商家在活动前暗中提价,就是附带某些限制条件才能使用,容易诱导消费者不断买买买,陷入一个死循环。

第四步,提前沟通,明确权责。购物前应与卖家进行沟通,再三确认商品的功能、材质、规格、型号,并就快递方式、送货时间、退换货手续等达成一致。

第五步,谨慎代购,索要证据。海外代购因在索赔、退换货方面不是十分便利。能在国内购买的不推荐使用代购。确需海外代购,要向代购方索要购物凭证、收银单据、出售商家的联系电话、地址等,并保留邮寄凭证以备查询。

第六步,提高警惕,谨慎付款。不要轻易点击卖家通过QQ或E-mail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链接,以防银行账号被盗取。

第七步,学会截图,保留证据。随手保存网上商品的图片和介绍,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网页截图、订单信息等资料,妥善保管订货单、发货凭证、发票等购物凭证。

第八步,保护隐私,安全防范。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不向任何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第九步,当面开箱,注意查验。收货时应养成先验货再签收的良好习惯,遇到商品外观存在问题或者不让验货的情况,应当拒绝签收。

第十步,多措并举,高效维权。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无理由退货。若无法与商家达成一致,可以先通过网络平台发起维权投诉,如果还不能协商解决的,可以拨打投诉电话向当地消协投诉或是工商部门举报。同时,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