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最南端的这座小县城,不只菠萝海鲜

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在哪里?在广东省雷州半岛的徐闻县。

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能丰富,徐闻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是孕育了闻名遐迩的徐闻菠萝。

△徐闻菠萝

良姜、黑山羊、雷琼黄牛、新寮粉薯、八宝饭……这些都是大家如数家珍的徐闻特产,有的是地理标志产品,有的是地方特色小吃。

向海而生的徐闻也出产着数不清海鲜干货。马友鱼、红鱼干、虾米、生蚝,它们都远销海内外。

△海鲜

大海的无私馈赠当然不止海鲜。少有的三面环海的独特地理环境让徐闻盛产优质的海盐:生态海盐。

“情人潮”和“接吻浪”的结晶

在徐闻的西南岸有个地方像角一样向前突入大海,这个地方叫灯楼角。

△徐闻灯楼角

北部湾和琼州海峡的海水在这里交汇,每当涨潮时,两边的海水相互“拥吻”,形成人们口中浪漫的“情人潮”和“接吻浪”。

纯净的海水翻滚着涌入内陆的低洼地方,退潮和日晒后留下一片片雪白皑皑的盐晶,这让灯楼角成为天然的盐场。

聪明的当地人对这种自然现象加以利用。他们挖掘洼地,观察潮汐纳海水,利用阳光照晒生产海盐。

△灯楼角盐场一隅

现在的灯楼角盐田星罗棋布,阡陌交通。繁忙时节,盐农们铲着盐花,挑着扁担,以勤劳和汗水对待大海的赏赐。

灯楼角是徐闻众多盐场中的一个缩影,在徐闻的沿海线还分布着其他6个大大小小的盐场。

△徐闻沿海盐场分布

有人总结,盐场之所以偏好这里不仅因为有利的低洼地势和充足的阳光,更因为优良的海域环境和洁净的海水。

徐闻盐场周边海水的水质常年稳定在“一类”的级别,这正是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所需的水质。

灯楼角浅海一带的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分布着目前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

△珊瑚礁

据说,在风平浪静、潮水低退的日子驾着小船缓缓滑行,有时也能饱览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往西北方向,是国家级珍稀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潜入水底,儒艮、中华白海豚、棱皮龟、大珠母贝这些珍稀物种在这里和谐相处。

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仍处于原始状态,这是中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近岸典型。

△海洋生物

回到沿岸,迎面而来的是狭长而壮观的红树林带,它们是雷州半岛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红树林发挥了保护堤岸、吸收转化污染物、净化海水的作用。

△红树林

比比皆是的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又“反哺”了海水,让近海的水质更趋于洁净,这为优质海盐的晒制提供其他海域无法比拟的条件。

“十二道古法”的坚守

干爽的夏秋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灯楼角的植物开始成熟,这是收获的信号。

“雨水少、光照强、海水蒸发快”,一年之中,晒制海盐的“黄金季节”到来,人们必须好好把握这一有利的天时。

△盐农半夜“抢收”海盐

一连三四个月,每天凌晨三四点,盐农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盐场,又以最快的速度收盐,所有的工作都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完成。

“日出之后,盐池中盐粒表面的卤水会迅速蒸发使得盐的品质降低,日出前是最好的收盐时间”,这是古人总结出的晒盐“十二道古法”的关键一步。

△海盐晒制“十二道古法”

在古代,没有机械动力的帮助,盐农桶装肩挑海水,费时费力,手停口停。

潮汐定期涨退的规律被发现,盐农筑堤拦海、挖塘开渠,涨潮开闸,海水自然涌入纳潮池,水面齐平关闸,大量新鲜的海水便唾手可得。

“晒伯”是对盐农的亲切称呼,于是,就有了“晒伯纳潮”一说,它是“十二道古法”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晒伯”

海水的质量如何,除了看天,就得看晒伯师傅的观潮和纳潮功夫。

“长晴天纳潮头,雨后纳潮尾,平时纳潮底”,晒伯师傅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最实用的经验,经验在沧海桑田中代代相传。

“十二道古法”虽古老,但也蕴含科学的原理,“薄晒勤跑”是最好的体现。

纳潮、制卤后,接近饱和的卤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最后的沉淀,蒸发至饱和。

△“薄晒”

“行百里者半九十”,卤水浓度越高越难蒸发,因而需要“薄晒”,池水薄薄的一层可以加快水分蒸发。

制卤师傅“勤跑”翻动卤水,进一步加快卤水蒸发速度,相当于加快了它表面的风速,减小了水蒸气的大气分压,降低了传质阻力,这是“薄晒勤跑”中利用的“化工原理”。

△“勤跑”

雪白的盐晶开始析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坐等其成。“松盐动卤”是关键一步,必须以柔劲均匀旋动盐卤,结晶才会越长越多。

根据天气情况和盐的品种来确定松盐次数和时间,就能控制析出的原盐晶体颗粒大小。据说,经验老道的师傅可以晒出一个粒径范围内任意颗粒大小的原盐。

“遵循自然,利用自然”,这是人类在生存中总结出的不变心法,海盐的晒制的正是这一心法的体现。

△“收获”

盐农们的心血终于凝结成一粒粒晶莹、干爽、均匀的海盐,没有重重的化学加工,也没有重金属器具的污染。

“传统的海盐晒制工艺,完全依靠太阳热能与风能,自然蒸发浓缩”,生态海盐的硬性标准与“十二道古法”不谋而合。

△徐闻盐场一隅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都有一批批的天然生态海盐从这里产出,走入千家万户的厨房,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滋味。

人们对古老经验的坚守不是泥古不化、因循守旧,而是掌握它的精髓,灵活应用,造福人们本身。

“鲜”和“营养”的平衡

咸,是食盐带给人们最简单、最淳朴的味道;而海盐,可以为饮食赋予更多层次的味觉体验。

汤水,是广东人饭桌不能缺少的项目。在徐闻煲汤不需要放味精、鸡精,因为他们用的海盐本身自带鲜味。

△广东靓汤

腌西瓜,是徐闻颇具夏日特色的有趣吃法。西瓜去掉薄薄的一层绿色硬皮,全身摸上细海盐,几个小时,食之无味的厚瓜皮和果肉混合变得爽甜可口,咸中带鲜。

△海盐腌西瓜

由始至终,徐闻人对海盐的钟爱离不开一个“鲜”字。

海盐的“鲜”可能得益于海水中的氨基酸,具体来说,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这两种游离氨基酸。

经科学检测发现,徐闻出产的生态海盐含有多种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尤为突出。

衣食无忧的今天,腌制咸菜的传统仍未消失。

△海盐腌芥菜

徐闻人喜欢用海盐来腌制芥菜和萝卜来提升胃口,“这里晒的海盐没什么杂质,吃了很放心,腌的咸菜也很爽脆”,他们会时不时向外地人透露腌制的“秘诀”。

在旧时,咸菜对辛勤劳作的人们至关重要,频繁的体力劳动,会流失大量水分,吃咸菜可以帮助恢复体力。后来,人们知道这是食盐在发挥作用。

遥远的地质时代,大气环流导致的滔滔洪水涌向海盆,形成海洋,洪水冲刷陆地岩石的表面,为海洋带来盐和矿物质。

确切来说,盐是氯化钠和各种矿物质的混合物,它们是补充体力所需要的电解质成分。

△营养元素

检测发现,徐闻生态海盐含有丰富的钙、镁、钾、铁、硒等矿物质元素,可较为全面地补充人体日常所需。

“鲜”和“营养”的不期而遇,造就了今天的徐闻生态海盐,这是徐闻人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

时代不断变迁,人们的口味也层出不穷,但盐的基础地位没有发生改变,它一直都是厨房的主角。

后记

徐闻盐场是广东省盐业集团最重要的盐场之一,它承担了省内生态海盐原盐及系列产品的生产任务。

徐闻盐场现有七个工区和两个精制盐厂,工区总面积达.7亩,相当于个足球场,盐场主营的产品畅销全省各地,日晒盐、食品加工海盐曾出口香港、越南等地。

目前,徐闻盐场已经通过ISO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荣获“中国北部湾金质品牌企业”称号。

年“雷州半岛日晒海盐“成为全国首个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的食盐产品,年”古法制盐工艺“获评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闻盐场坚持古法生产海盐,但也积极拥抱现代化,部分工区的晒盐十二道古法中手工剔除杂质的工序逐步被机械代替。

如灯楼角工区就使用了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且取得了良好的产出效益,晒盐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消费者对盐制品的不同需求激发盐场做出变革,生产出更多不同种类的盐产品,如盐焗粗海盐、腌制盐、微晶盐、水果用盐、大颗粒盐等。徐闻生态海盐的故事还在不断书写着新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