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邢晨通讯员尹梦烟台报道
从天空俯瞰胶东半岛,绵延公里长的海岸线如同一条巨龙,为烟台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为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十三五期间,烟台加速推进经略海洋战略,实施了深远海智能网箱海洋牧场项目——“百箱计划”。
年12月,作为该计划的实施单位,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一号至四号智能网箱开工建设,预计年年中正式下水。依托智能网箱,烟台的深远海养殖将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在规模、质量和生态环保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烟台深远海养殖从此将步入智能化新时代。
“百箱计划”首批量产智能网箱开工建造仪式
智能网箱开启深远海养殖“大”文章
所谓智能网箱,其实是一种钢结构坐底式养殖平台,该平台养殖包围水体达7万立方米,可实现网箱平台的深远海鱼类养殖功能。相比传统养殖,智能网箱极大地拓展了养殖空间。
“我们现在传统的工厂化养殖简单说就是在陆地上建造养殖池,这种模式占地面积大,但养殖规模却难以提升,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而将智能网箱的设计建造用于深远海养殖,一个网箱可养殖约70万尾经济鱼类,这个数字在传统工厂化养殖来看是难以实现的。”烟台经海渔业有限公司养殖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网箱带来的革命性突破首先就体现在空间上,从陆地到深远海,空间上的迭代让烟台的养殖业有了大文章可做,而规模的提升带来的则是成本的快速下降。
“人工费、电费、饵料费是制约工厂化养殖的三座大山。在传统模式下,提升规模就要产生高额成本,这是一个死循环,而我们智能化网箱的出现,可以说重新开辟出了一条渔业养殖的新路径。由于规模的成倍增加,以及成本组成的变化,极大降低了单尾养殖成本。”经海渔业养殖部负责人表示,降低成本意味着利润的增长,而高利润则是一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经海渔业依托智能网箱,正在拓展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经海一号”效果图
科技创新带动精耕细作再上新台阶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烟台经海人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养殖规模,他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