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智投刘震关注香港全球虚拟资产管理核心

在论坛上,蓝海智投创始人兼CEO刘震还详细介绍了智能投顾的发展过程和具体应用,并结合当前金融行业的痛点,描绘了未来智能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

蓝海智投创始人兼CEO刘震在论坛现场描绘未来智能金融服务新思路、新模式

《投资时报》记者孟楠

“金融科技”,这个在投资者眼中仍然充满神秘感的概念,在资本市场其实早已不是新物种。

来自华尔街的新闻显示,全球最负盛名的国际投行高盛集团的很多职位正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其中,股票的现券交易员已由原来的人缩减至只有2人,该业务板块几乎所有职能已被机器替代。而通过自动化的软件,美国摩根大通集团则仅需几秒钟时间,就能搞定其律师团队耗时36万个小时的工作量。

那么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又处在怎样的状态,遇到了哪些问题?

年12月12日,由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主办的“见未来·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暨金禧奖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超过家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的嘉宾共聚一堂,围绕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汽车智能化发展、证券市场投资策略、海外投资、金融科技的未来、迭代中的财经传播升级思考等多个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作为中国智能投顾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对金融科技发展有独到见解的中国首家智能投顾蓝海智投创始人兼CEO刘震,发表了题为“金融科技创新窘境”的演讲。

刘震在谈到演讲的主题时表示,“金融科技创新窘境”的定义来自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代表作—《InnovaterDillema》(《创新者的窘境》)。书中对于创新有两种观点:一种叫做IncrementalInnovation(渐进性创新),这是大型投资机构具备的一个主导性优势;另一种是DestructiveInnovation(毁灭性创新),也就是小型投资机构可能存在的翻盘机会。

演讲中,刘震还详细介绍了智能投顾的发展过程和具体应用,并结合当前金融行业的痛点,描绘了未来智能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

金融的两种推动引擎

在“见未来·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暨金禧奖年度颁奖盛典”现场,刘震表示,智能投顾模式具备三个创新点:“一是把原来的人工投资顾问模式变成一种线上的体验;二是进行科学投资,搭建资产配置模型;三是把私人银行的门槛降低,大家在自己的专户进行投资,而非集合理财模式。基于这三个创新点进行的金融科技实践,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英文名为“Robo-Advisor”,是提供自动化,并主要以算法驱动的财务规划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典型的Robo-Advisor通过线上调查收集客户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理财目标等信息,然后使用数据提供建议与支持客户投资。

事实上,金融行业发展依靠科技和科学两种推动引擎。

对于科技引擎,刘震表示,“交易真正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上世纪70年代完成的。随着计算机通信科技的发展,股票交易逐渐从线下的面对面交易变成纯线上交易。美国纳斯达克是第一个实现这一转变的交易所,而纽交所则一直坚持到90年代才完成‘进化’。”

在刘震的记忆里,纽交所向来人声嘈杂,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心脏。而现在,纽交所更像一个上市公司“敲钟”的舞台。

为什么科学也是金融行业的推动引擎?

刘震在会上解释称,“投资和赌博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尽管大部分投资者知道怎样投资赚钱、买低卖高、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等投资理念,但是真正令投资成为一门科学的实际上是哈利·玛克维茨在年写的《PortfolioSelection》(《投资组合理论》)。在它之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很多金融理论才开始出现。无论是我们现在了解的金融行业,还是学院派在华尔街掀起的翻天覆地的变革,实际上,在科学的推动下,金融行业的演变过程非常短暂。”

在两种引擎的推动下,分散风险已成为金融投资领域唯一的免费午餐。特别是耶鲁大学基金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的耶鲁模式,在经历了8年金融危机考验后,已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首选方案。

据了解,该模式主要是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投资于低相关性的大类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对冲基金,以及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和自然资源等种类繁杂的AlternativeInvestment(另类投资)。

科技如何融入金融

“关键是,科技如何与金融结合?”在演讲中,刘震提出了投资者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