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沿海仍属缺碘地区食用加碘盐是最简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华通讯员粤卫信

年5月15日为我国第28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补碘,健康一生”。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所以全省普遍属碘缺乏地区,碘缺乏是危害广大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防治碘缺乏病,国家实施食盐加碘预防策略,这是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

为了防治碘缺乏病,国家实施食盐加碘预防策略

广东省饮用水普遍缺碘

广东省在上世纪70年代经调查后,发现全省有53个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县个乡镇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的旧称)流行,甲状腺肿病人98.7万,病区平均患病率为10%,并开始在病区实行供应碘盐的防治措施。

年全省普及全民食盐加碘前,在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过碘营养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原非病区”也绝大部分存在轻度缺碘。近年在全省的饮用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水碘中位数为5.0μg/L,水碘中位数<10μg/L的乡(镇、街)占85.2%水碘中位数<40μg/L的乡(镇、街)占99.2%,表明广东省居民饮用水普遍缺碘,且未发现水源性高碘地区。

沿海地区也要补碘

人体碘元素主要来自各种食物和饮用水。如果食物和饮用水缺碘,就会造成人体缺碘。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

碘缺乏病的病因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所以补碘就是预防碘缺乏病最基本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实施食盐加碘预防策略的原因所在。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此外,还可通过食用海带、紫菜等富碘食品补碘。

沿海地区食用海鲜较多,还需要补碘吗?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4省(直辖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上海、辽宁、浙江和福建成年人、哺乳妇女和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均在~μg/L之间,说明这些地区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上是适宜和安全的;但上海、浙江沿海城市、福建沿海城市和农村妊娠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μg/L、μg/L、μg/L和μg/L,均低于国际组织推荐的标准μg/L,属于轻度碘营养缺乏。

虽然,沿海地区盛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当地居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大部分来自加碘食盐。如果沿海地区居民食用未加碘食盐,其大部分居民碘摄入量就会低于国际组织和我国推荐摄入量,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

干海带是海产品中碘含量较高的,约为μg/g,但带鱼、濑尿虾、棱子蟹等海产品含碘量则低很多,约为40μg/g;未加碘的海盐则几乎不含碘。如果每日食用足够的海产品,是能够满足人体碘需要量的,但实际上每天食用足够量海产品的普通群众是非常少的。而且从经济、方便、实用和安全角度考虑,食用碘盐补碘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一般人群,只要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碘营养,不需要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应选择妊娠妇女加碘食盐或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适量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甲状腺癌与食用碘盐没有关系

甲状腺癌高发与食用碘盐没有关系

近年来,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甲状腺癌发生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改变有关;另一方面,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高分辨率B超和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碘缺乏和碘过量均可引起甲状腺肿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的现象有关联。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cm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碘缺乏和碘过量均可引起甲状腺肿。按照广东省一般人群的食盐强化碘量水平、摄盐量等计算,每天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μg,加上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碘,每天摄入的碘约~μg之间,能达到一般人群碘推荐摄入量(μg/d)需求,而这个量又远低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μg/d),是安全和可控的。(更多新闻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