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吨核污水入海,中国水产品,或将替

我国的水产品非常丰富,无论是淡水鱼虾,还是各种海产品,都已经成为了很多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无鱼不欢”的日子,很可能会迎来终结。

因为,据媒体报道,日本计划将余万吨核污水投入大海,以此来解决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所造成的核污水处理问题。相关发言人称,日本盛放核污水的钢桶,将于年用尽,届时他们只能将其排向大海,说了一句没有办法,外加一个鞠躬。

其实我们都知道,核污染不仅会对人和其它生物造成很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持续时间非常长,等到核废料完全丧失辐射,至少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且日本的这一“黑锅”,很可能会由中国的水产品来背,进而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从事近海养殖的农民以及远洋捕捞的渔民,更会影响到每一个鱼类消费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为何说日本将核污水投放大海的“黑锅”,会由中国的水产品开背。

第一,我国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将受到重创。我国向来都是一个水产品消耗大国,基于数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海鲜产品的消费量,便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而且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年中国人均海鲜消费量将达到约36公斤,这与年的数据相比,上涨了约38%。

由此可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海鲜市场,其巨大的海鲜消费量,达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步。要知道,年水产品总量达到了万吨左右,但即便如此,为了满足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在年,我国还进口了约万吨的水产品。与此同时,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海洋企业的总数,约有39.3万家,从事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的农民数量,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可是,如此庞大的市场,很可能会因日本投放核污水,而被彻底打乱。要知道核废料对于健康的损害程度非常大,只要误食一小口,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体产生恶心、呕吐、脱发以及全身器官的衰竭,直至死亡。如此一来,国内海鲜消费量必然会因担心核污染,而大幅度降低,届时整个市场以及大量相关从业者都会受到重创。

第二,内陆淡水养殖或因“新机遇”,而出现“躺枪”的情况。在去年,我国渔业进行了产能优化,养捕比基本达到了78:22,以此来确保扶持内陆淡水养殖业的同时,保障海洋捕捞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可是未来两年后,一旦日本将大量的核污水排向大海,我国水产品消费将很可能集中到淡水鱼虾上。

虽然表面看起来,这貌似是内陆淡水养殖的一个“新机遇”,毕竟,当海鲜市场的庞大消费需求转向淡水养殖鱼虾时,必然会将这一市场,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是,这也势必会造成我国水产品“一条腿”走路的局面,这不仅不利于稳定水产品物价,而且随着近海养殖与远洋捕捞从业者,逐步向淡水养殖转行的过程中,这一市场的利润也将被逐步瓜分,甚至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恶性竞争。

由此可见,内陆淡水养殖或因“新机遇”,而出现“躺枪”的情况,我国整个水产品市场,都会因市场需求的大幅变动和过度集中,而出现混乱的局面。除此以外,由于核污水在全球海域内的不断扩散,进口海鲜商品也将失去作为市场“调节器”的功能。

总而言之,如果日本真的将余万吨核污水投入大海,这一“黑锅”很可能会由中国的水产品来背。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做好哪些准备?

①对于消费者而言,应逐步减少对海鲜产品的食用量,即便是进口的海鲜产品,也要考虑到核污水的扩散影响。可以选择蛋奶、豆制品或淡水养殖鱼虾来替代。

②对于从事远洋捕捞的渔民和近海养殖的农民而言,要提前做好转行的准备,避免未来当海鲜市场出现需求骤减时,让自己措手不及。希望到时候,国家会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来降低这一群体的损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