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吃的印度洋螃蟹从这个市场而来

02:38

(央视财经《国际财经报道》)今天我们的主人公王建华,来自边境城市云南瑞丽。瑞丽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向缅甸及东南亚、南亚各国陆路最便捷、距离印度洋最近的国家级口岸之一。虽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王建华却有一个带有海洋气息的外号——“王螃蟹”,这是怎么回事儿,一起去看看。

华灯初上,瑞丽大街小巷的各式餐馆也渐渐热闹起来,除了傣族风味和景颇族菜肴,食客们经常会点一道当地的特色菜——印度洋螃蟹。

福建游客:

吃的是邻国的海鲜,有一种出国的感觉。

记者:去哪里(能买到)?

瑞丽居民张亚楠(傣族):

一般都是去畹町,畹町有一个螃蟹的批发市场,那边的话比较便宜而且比较新鲜。

这些螃蟹,来自印度洋,学名叫锯缘青蟹,在中国南方叫做“膏蟹”,体积大,味道鲜美。每天早8点半起,载着印度洋螃蟹的小货车从缅甸经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通关后,陆续抵达我们主人公王建华经营的畹町水产品交易市场。

畹町水产品交易市场总经理王建华:

螃蟹进来以后这些工人就在这里进行挑选,分等级、挑伤残,把死的挑出来,好的打包、装车、上飞机。

这里是印度洋螃蟹进入中国境内后的第一站,每天30多吨印度洋海蟹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而到旺季,平均可达50-80吨。

记者:所以其实人家管您叫王螃蟹并不是说因为您卖螃蟹,而是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畹町水产品交易市场总经理王建华:

对对对,那都是说笑啦,主要是我替他们服务吧,对这些海产品商人进行服务,又是做螃蟹嘛,人家就喊我王螃蟹了。

年,老王来到瑞丽的畹町工作,在这里,他找到了命中注定的傣家姑娘,也找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年老王下海,成了当地做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畹町郊区建立个通关、交易、物流、管理一条龙服务的专业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念头出现在他脑海里。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刻得到商户和政府的多方大力支持。年,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50亩的畹町水产品市场一期工程在畹町郊区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这些年整个这个市场变化大吗?

商户缅甸华侨安兴杰:

变化还是蛮大的,越来越规范了,一开始我们都是走汽运,汽车一直到昆明,现在是我们在这里就可以交运了,交易了以后飞机拉走,就是空运发达以后大家做的脚步越来越快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瑞丽开展了边民互市,设立了边民快速自助通关通道,未来,中缅经济走廊规划将进一步促进双边经贸文化交流发展。年底泛亚铁路国内段预计全线贯通,届时瑞丽将进入全国铁路网络。老王对未来更是充满期许。

畹町水产品交易市场总经理王建华:

就是它的道路问题、它的物流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我们这个市场的海产品就更加的丰富、量就更大,就会有新的产业出现。比如说后端的海产品的精深加工之类的产业就会出现。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实习编辑:王宇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