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婷王丹阳孙晶实习生吕志豪
视频、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志文
下午5时,深圳海吉星基地的蔬菜交易区内大型货车川流不息,在蔬菜货区的摊位前,装满青菜的白色泡沫箱整齐地码放着。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在这里转上一圈,跟档主们聊聊天,就能对当天深圳蔬菜市场的供应情况心里有底。
Flashversion9,0orgreaterisrequired
Youhavenoflashplugininstalled
Downloadlatestversionfromhere
这里的档主是最了解深圳菜价的一群人,他们大多讲不出什么是AI和物联网,但却知道提前在手机上进行来货报备,蔬菜进场会更快些;在系统上自主送检蔬菜,就不用多费口舌推销品质和安全。
数据采集,算是农产品数据上链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深圳市大白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产品负责人张运波介绍,数据采集方式如果不是业务驱动,势必会增加成本,从而影响供应价格,要尽可能地通过业务和需求来驱动数据的采集。
“档主们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增值服务,就会自觉加入到数据的采集中来。”张运波总结道。在今天的蔬菜交易区,智能手机和背后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已然像档口柜台上的账本和计算器一样,彻底融入了这一传统的行当中。
管理员人工巡查只靠一部手机
水果和蔬菜的价格变动,牵动着每一个老百姓的神经。近年来,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语“水果自由”“蔬菜自由”等,也将农产品的价格平稳,与人们的幸福感串联起来。
年,为保障农产品供应、平抑物价,深圳决定建立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搞活大流通,时称“深圳市农产品批发公司”的深农集团在深圳罗湖区布吉河畔应运而生。在农产品流通环节,深农集团开创了“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先河。市场开业第二年,深圳的蔬菜价格比前一年下降了17%,水果下降了14%。发展到今天,深农集团旗下的高端批发市场品牌深圳海吉星被称为深圳的“总菜篮子”,蔬菜供应量占全市的70%。
掌握深圳农产品一手价格和供应量,成为深农集团的突出优势。在成立之初,深农集团就通过人工定期对各农产品价格和来货量的数据采集,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合运算统计,根据价格与来货的变化规律,及时调节来货,满足市场的供应。
深圳海吉星拥有一支市场管理员队伍,管理员们如蜜蜂采蜜般,穿梭于批发市场的档口之间,将农产品价格采集到一起,对农产品市场调控、市民消费趋势等形成有效监控。“90后”洪泽川已经当了5年的管理员,价格采集是他每天的重要工作,“生鲜类的产品都是时价,每天都会变动,今天下雨明天的价格就不一样了”。入行5年,洪泽川也观察到,一些原本需要纸笔登记的工作正在被智能手机所取代,例如,管理员可以通过智慧海吉星APP上报采集到的价格,品种均价会随着管理员的上报进行实时更新,光是水果品种就有50个。
除了价格采集,管理员们巡查疫情防控、消防安全、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也更加高效快捷。“原来在纸上记录后还要拍照传给其他同事,由对方进行统计,现在直接提交照片就减少了这些中间环节,原本三分钟完成的工作,现在一分钟就能够完成。”洪泽川表示。
“运用数字化技术后,价格信息的采集比原来更有时效了,我们能够实时快速地掌握整个市场农产品的批发价格和供应量,对大的波动情况作一些预警,协助政府部门来调节市场。”深圳海吉星信息部经理詹宁豪透露。
疫情期间日均调拨蔬菜吨
今年3月,深圳疫情多点散发,于3月13日晚全面升级疫情管控措施。疫情当前,市民“菜篮子”供应情况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