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一次罕见的海洋奇观出现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金滩,年3月—5月,数以千吨的海蜇涌向沙滩,十里金滩的海岸上,体积硕大,肥厚丰满的海蜇堆积如山,蔚为壮观!
依山、傍海、沿边,这里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我国唯一海洋民族京族聚居在此。肥沃的土地滋养丰富物产,温和的气候造就理想佳境,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海洋民族文化。当地群众秉承老祖宗的祖训,出海捕捞、海产品加工、水产品养殖,世世代代以海为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富民政策、改革开放改变了京族群众粗放式渔业生产,他们因地制宜在西码头创办了三十多家海蜇加工场。
半个世纪以来,万尾村海蜇加工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发展链条,捕捞,收购、加工、包装、销售、运输一条龙,海蜇行销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的同时带动了金滩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接待近十万游客。全村开办家庭宾馆、餐饮服务、旅游工艺品业户上百家,京族群众真正靠“大海”富了起来,仅海蜇加工这一项产业每年就为村民创收近三亿元,并带动了全村近70%人口就业。
为什么今年的海蜇堆积沙滩,不进行加工呢?
正当万尾村村民靠着党的富民政策在幸福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憧憬美好生活的时候,平静的日子在年1月9日戛然而止。当晚,东兴市江平镇相关部门一纸《拆除通知书》贴满了西码头,限定工场业主在两日内(1月11日前)将海蜇加工场和加工片区房屋等自行拆除,逾期将依法拆除。
1月11日-12日,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东兴市江平镇相关部门组织工作人员近百人,出动数台钩机、铲车,进入万尾村,拆毁海蜇加工片区房屋间近十万平方米,拆毁渔业专用码头十五个,同时切断供水供电设施。拆除后,也未对万尾村村民做出任何善后工作。
“被拆除的加工场位于万尾村万西企厄沙是村集体用地,村民自年至年在这片集体土地上建设海蜇加工场、房屋以及渔业码头,并经营三、四十年了。东兴市、江平镇有关监管部门引导我们发展海蜇加工,统一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整改环保排污设施,架设用电变压器,引水进场,修建公路,业主都与村民小组签订租用场地合同,照章纳税,依法经营。江平镇相关部门简单的一纸通知就将我们的经营场地定性为‘临时房’按违法建筑拆除,我们实在想不通,仅我们二十几户加工场经济损失三千多万元。”65岁的李世彪痛心疾首,欲哭无泪的诉说,“经营了几十年,全家老小赖以为生的加工场一天之间夷为平地,我们怎么生活啊!”
1月10日晚,在自家工场隔离的黄梅一家人被突如其来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勒令搬出。“我们家里新房没有建好,此前江平镇防疫部门在工场门口拉上警戒线,全家七口人都在场里封闭隔离,”黄梅的儿媳妇卿丽君说:“太突然了,一点准备没有,15号才能解除隔离,全家到哪里住?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说没办法,我们执行上边领导下达的意思。我给东兴市、防城港市的有关部门打电话投诉反映情况,也没人受理,既无奈又无助,好多设备、工具、原料都被拆迁埋在废墟里了,只带些生活用品搬到家徒四壁没有门窗的新房里,损失惨重,为什么不提前通知呢,全家老小七口人在未完工的房子里过了一个凄凄惨惨的春节。”
此次拆除直接导致苦心经营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海蜇加工产业链条断裂。对当地营商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据被拆业主不完全统计,万尾村西码头加工场每户建筑面积1-2千平方米,很多工场里的设备、工具、原料、包装、库存产品、生活用品等没来得及处理的财物掩埋在瓦砾中,仅二十几户业主直接损失三千多万元,广大渔民表示愤慨和强烈不满。
今年春季海蜇大丰收,我们的加工场却因无故被拆而无法经营,经济损失巨大,生存无以为继,受疫情叠加影响,村民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经济收入,生活雪上加霜,生病就医、孩子上学到处凑钱都无处可借。经咨询律师,未经过法定的责成、催告程序,行政机关实施强拆显然违反法定程序,属于违法行政。万般无奈之下,4月12日,黄德、韩吉成等二十几户加工场联名向江平镇、东兴市京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递交了“诉求书”,请求考虑京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诉求,保障和解决疫后京族民众的生活来源,赔偿经济损失。
但至今其相关部门都没给我们村民任何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