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州渔民克里森称,澳洲出口中国的海鲜接受重金属检测。(澳洲广播公司图片)
在今年早些时候因新冠疫情导致海产品需求暴跌之后,昆州北部的捕捞业者正面临澳中关系贸易关系恶化的新挑战,成为了继澳洲大麦、葡萄酒、岩龙虾、木材等对华出口品后的又一牺牲品。
捕捞业者表示,他们的活红石斑(CoralTrout)出口贸易已在列禁止或限制入境中国的大宗商品名目。昆州北部博恩(Bowen)镇的渔民克里森(BenCollison)说:“他们(中国官员)猝不及防地通知我们,要检测从澳洲进口的海鲜。”
一些捕捞业者在接受澳洲广播公司采访时透露,据中国进口商所言,重金属检测是延迟(清关)的原因。
克里森表示,新的检测机制意味着,红石斑可能会在通关之前死亡。“这些活海鲜还有几天就运到了,它们必须被转移。”
“我认为,航空公司的货箱仅有48小时的供氧。大致上都须马上将它们(指红石斑)从箱里取出来。”克里森声称:“我觉得这是中国在贸易协议上耍手段。”
克里森说,目前仅把他捕获的30%-40%的海产品出口至中国,其余海鲜内销。“这(澳洲海鲜在中国被延迟清关)应不会对我造成太大影响,但很多人将他们90%以上的鱼类出口,所以出口叫停的话,将损害众多人的利益。”
他预计:“出口的减少,可能会让澳洲本地货架上出现更多的红石斑。”
红石斑鱼被指沦为澳中贸易纠纷的又一牺牲品。(澳洲广播公司图片)
出口转内销?
如今的困局让从业22年的克里森开始反思,继续为中国市场捕捞是否值当?其他从事红石斑生意的业者也在考虑下一步的计划。
MackayFishMarket的卡拉乔罗(DavidCaracciolo)说:“无法出口的鱼将转内销,这有利于国内市场,因为我们很难获得供内销的本地生鲜鱼。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你还要考虑(捕捞)业者这样做是否可行。”
他指出,从事活海鲜出口贸易的渔民已投入大量资金来装备船只,这使得从供给国际市场转回国。“因为他们的船是用来捕捞活鱼,因为其作业成本要高于供给本地市场的作业成本。”
前景未卜
今年早些时候,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昆州北部的部分渔业企业受到重创,出口市场关闭,澳洲本地餐馆的海鲜需求量也随着“封锁令”的实施而减弱。
克里森彼时感慨,这是他眼中市场最糟糕的情况。“不确定性”成为今年被反复提到的词汇,卡拉乔罗认为这是让状况恶化的原因之一。
“市场一直疲于应对,因为我们不知道每天等待我们的是什么。一些航班还停飞了,我们无法空运部分产品。这确实是万分艰难的一年。”
澳贸易部长喊话中国
澳洲贸易部长伯明翰(SimonBirmingham)日前发表声明称,关于(澳洲)海鲜出口品入境中国面临困难的诸多报告,令人担忧。
“尽管我们不应草草下结论,但我们正与海产业紧密合作,它们一直是报道的对象。”
伯明翰提到中国时称:“我们将继续向中国当局发出问询,寻求澄清,并劝导它们解决引发关切的领域的问题。”
“中国一直否认针对澳洲,并谈及它们对遵守贸易规则的承诺。本着它们所言的精神,我们敦促中国有关部门去解决引起关切的领域的问题,比如海产品贸易领域,以便确保有关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不会受到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干扰。”
中方:解铃还须系铃人
澳中关系持续趋紧的当下,澳洲财长弗莱登伯格(JoshFrydenberg)昨天在《澳洲人报》战略论坛(StrategicForum)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莫里森(ScottMorrison)政府愿本着“互尊互惠”的原则与中国政府进行对话,并指出澳方近期试图通过各种层级和渠道与中国政府接触,但都遭到中方的拒绝。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近期我们多次就中澳关系相关问题表明立场。中方同澳方在北京和堪培拉的对话沟通渠道是畅通的。但我要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各国间开展务实合作的基础。”
赵立坚反问澳方:“中澳关系下滑的症结在哪里,澳方是十分清楚的。澳方屡屡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采取错误言行,主动挑起挑衅性、对抗性行动,是造成当前中澳关系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
他呼吁:“解铃还须系铃人,澳方应该采取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多做有利于中澳互信与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事,切实为两国各领域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