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作为一种清甜多汁的水果
在广东一直很受欢迎
清明时节很多地方会用来祭祖
祭完祖会分着吃
寓意“甜甜美美”
甘蔗被称为“糖水仓库”
多嚼甘蔗
相当于清洁口腔
还能起到保健牙齿的作用
然而,到了清明节前后
食用甘蔗就要谨慎了
俗语说
“清明蔗,毒过蛇”
吃甘蔗会引起中毒?
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毒过蛇”的并不是甘蔗本身,而是“红心”或者“黑心”的甘蔗!
春季气温回暖,空气潮湿,是植物病原菌开始活跃的时期。甘蔗病原菌会通过砍刀伤口或虫孔入侵蔗茎,能使甘蔗内部组织变红色或红褐色,霉变的甘蔗会产生大量毒素。
那么
不小心食用了霉变的甘蔗会致死吗?
把霉变部分砍掉之后还能吃吗?
怎样才能挑选到新鲜的甘蔗
科普君已经帮大家了解清楚了!
食用甘蔗中毒有什么症状?甘蔗霉变后会产生一种神经毒素,是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少数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3-硝基丙酸。3-硝基丙酸对多种动物具有毒性作用,进入人体后被吸收,发病急,一般是十几分钟至十几小时。
毒素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脑水肿、头痛,重者抽搐、四肢强直足呈鸡爪样、瞳孔放大;严重可导致缺血、呼吸衰竭死亡。还有部分因甘蔗毒素导致中毒的患者留下语言、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哪些甘蔗存在不安全隐患?
除了“红心”“黑心”的甘蔗,质软、变色、酒味、长毛的甘蔗都不建议吃。
如果发现甘蔗变软,芯部比正常甘蔗颜色深,为褐色或红色,闻起来有霉变味或酒糟味,这就是霉变甘蔗,要及时丢弃。
很多人以为,把甘蔗发霉的部分砍掉,剩下的甘蔗就没问题了。科普君提醒,这样是不可取的!病菌入侵甘蔗后,即使砍掉霉变的部分,剩下的甘蔗也有肉眼看不见的大量毒素。
看到这里,有些人不禁担心,外面卖的甘蔗汁还能喝吗?甘蔗霉变,就有可能产生毒素,卖家在不知甘蔗霉变的情况下直接榨汁,这样的甘蔗汁毒素含量可能更高。因此,榨好的甘蔗汁最好不喝,想喝甘蔗汁最好是自己挑选,现买现榨。
如何拣选好甘蔗?
一摸
用手感觉甘蔗的软硬度。新鲜甘蔗质地坚硬,霉变甘蔗质地较软。
二看
新鲜蔗瓤呈乳白色,霉变蔗瓤颜色略深,呈浅棕色。霉变甘蔗的表面一般色泽不鲜、外观不佳,节与节之间或小节之间能够看到虫蛀的痕迹,而且在霉变甘蔗的末端,会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之后,断面上还会有红色的丝状物。
三闻
闻一下甘蔗有无不良气味,坏掉的甘蔗闻起来有霉味或“酒糟”味。
所以我们选购甘蔗时应该选择质地坚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的优质甘蔗,最好让商家当场切开,一旦发现甘蔗有上述的情况就不要购买。削了皮的甘蔗要在1~2内食用完。
只有清明前后的甘蔗“有毒”吗?
这个季节的甘蔗容易霉变,是因为春季气温变暖,适宜霉菌生长繁殖,所以每年甘蔗中毒事件多发生在2月到4月。
但只要甘蔗发生霉变,无论是不是在清明节前后,一样会导致中毒。
甘蔗中毒潜伏期短,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不适请立即就医。目前还没有针对霉变甘蔗中毒的特效疗法,只能对早期中毒病人迅速洗胃或灌肠以排除毒物。对疑有脑水肿者,使用脱水剂和激素。对重症病人给促进脑组织代谢药物。对昏迷病人给予苏醒剂。
这些食物也要小心除了甘蔗,这个时节,食物中毒常见的“罪魁祸首”有以下几类——
01去年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酸菜和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酸菜咸菜,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02冷冻海产品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并且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害的物质。而且这些有毒害的物质,加热煮、熬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性。
03久放的湿米粉、河粉等潮湿多雨的天气里,湿河粉、米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谷类发酵制品,以及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和泡发的黑木耳、银耳,保存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会导致食物中毒。
04毒蘑菇每年春季,是毒菇中毒的高发季节。部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长相非常相似,不要轻信所谓的“民间偏方”来辨别蘑菇是否有毒。
上下滑动查看,认清这些毒蘑菇
05河豚、青口等很多人都知道,春天要慎食河豚,其实吃贝类也要小心。由于扇贝、牡蛎等贝类食用了具有毒性的赤潮(含有麻痹型贝毒),毒素在其体内蓄积。贻贝动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达到最高。
06野菜春季天气逐渐转暖,各种野菜生长旺盛,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不采、不吃。
一方面,野外土地状况不明,可能存在重金属或其他污染,在这些土地上生长的野菜就会富集污染物。另一方面,有可能会误采其他有毒植物。
甘蔗虽然清甜可口
但在选购和储存时应多加留心!
以上这些食物
也注意避开不要吃
来源:GRT今日一线、健康有约、中国广州发布、广东市场监管、广州日报、广医二院、壹深圳、广东科普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更多便民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