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拉开帷幕,随着消费高峰的到来,因促销套路导致的消费纠纷和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引发的各类诈骗案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迎来高发期。近日,中消协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陆续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按需消费,加强自身维权意识,谨防各类电信诈骗。
以下这套“双十一”避坑防骗总结请收好,助大家安心消费,快乐“剁手”!
谨慎下单,做理性“尾款人”
“全年最低”“巨惠特卖”“限时抢购”“爆款秒杀”……不知不觉跌入商家的千层套路。
问题一:低价不低,花式促销陷阱套路多
先涨后降,消费者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太大差别;“花式买赠”,凑到满赠价格,却被商家一句“赠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无情拒绝;红包、优惠券实际使用时各种受限,结果往往是“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省了两毛五”。
提示:建议消费者仔细阅读促销规则,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对比价格;明确红包、优惠券的使用范围和期限;消费以实际需求为主,不盲目追求无效赠品,避免落入价格陷阱。
问题二:低价低质,直播带货频“翻车”
作为当下最流行的销售模式,主播带货频繁“翻车”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缺位、维权困难等痛点问题层出不穷。
提示:理性消费,面对主播的极力推销保持冷静,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交易。同时,为保障财产安全及交易记录可循,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
问题三:定金保价藏猫腻,“剁手”容易退款难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今年,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新的保价政策,但不少消费者反映,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保价规定复杂繁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套路。不仅发现自己“花高价”购买的商品半夜降价,还被商家以“优惠券、赠品等活动不在保价范围内”为由拒绝退差价。有的商家甚至下架商品直播链接,以此来逃避保价规则。
此外,部分商家混淆“定金”与“订金”,出现忘记付尾款或预付定金后不想要的情况,便以预售定金不退为由拒绝消费者的退定申请。
提示:在网购时要注意提前了解预售、保价和退换货政策,并记清尾款支付时限。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相关购物凭证,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收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问题四:交易量激增带来物流纠纷井喷
“双十一”期间,交易量的激增可能导致商家备货不足,不能按期发货。因物流爆仓导致配送延迟、贵重物品丢失、包裹损毁等问题每年都有发生。此外,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限或停运,收货时长无法保障。
提示:购买时和商家明确发货时间,对于急需品、生鲜食品等要注意避开物流高峰,下单后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