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路遥
编辑
门国锋
作为中华料理体系中著名的“海味八珍”之一,海参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国人喜爱。近几年以来,随着海参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全国养殖规模的扩大,中国海参产量逐年增加,致使曾经居高不下的海参价格出现大幅下降。面对海参价格的下跌,部分海参从业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惜采用违规等手段来谋求更多利益,导致海参市场乱象不减,频频出现“滥用抗生素”“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糖干海参”等现象。
面对此种境况,国内海参行业上市公司经营压力陡增,业绩纷纷出现下滑走势。其中,獐子岛(.SZ)年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亏损0.8亿元-1.2亿元;东方海洋(.SZ)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1.61亿元-2.21亿元。
与以上两家亏损企业相比,山东海参养殖加工企业好当家(.SH)同样面临着业绩增长压力。据该公司年三季报显示,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10.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0.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4%。
“公司的财报数据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公司经营状况的真实反映,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扩大海参育苗规模,计划在增加海参产量的同时,通过提高亩产的方式来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好当家证券事务代表宋晓辉在电话中对笔者表示。
“海参一哥”业绩增长压力凸显
好当家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成立于年,于年4月上市。作为国内首家以海洋水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好当家在中国海水养殖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海参养殖及深加工领域,该公司凭借着建立起的从海参育苗到养殖捕捞到研发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优势,行业地位突出,竞争力优势明显。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自年以后,国内海参供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海参行业遭遇深度调整,由此导致行业内企业经营承受压力,业绩表现不佳。
青岛崂山区青山湾海参合作社负责人田勇对笔者表示,全国海参市场环境的突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是年后商务宴请风气止息,高端餐饮消费受限,导致海参消费场景发生重大变化;第二是行业内“北参南养”的养殖方式逐步形成规模,福建、广东等省份出产的海参数量大幅增加,冲击市场。“在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之下,国内海参价格一路走低,从而导致海参养殖产业链中的育苗、养殖、加工等环节均出现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现象。”
受此影响,国内4家海参行业上市企业獐子岛、好当家、东方海洋、壹桥海参(.SZ,现已更名为“晨鑫科技”)均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现象。
数据来源:各公司历年年报
在此背景下,各公司纷纷试图通过布局新业务的方式来扭转业绩下滑局面。其中,壹桥海参于年8月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将旗下海参养殖资产剥离,转型游戏业务;东方海洋于年2月通过收购美国Avioq公司跨界进入诊断试剂领域;獐子岛则于年通过加大扇贝养殖来弱化海参养殖业务下滑所带来的影响。
可惜事与愿违,在业务转型期间,这三家公司在企业内控方面均出现重大漏洞。壹桥海参受坏账减值和商誉减值影响造成年大幅亏损,自此一蹶不振;东方海洋因年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1.41亿元,备受困扰,业绩同样出现大幅下滑;獐子岛则因两次“扇贝逃跑”事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于年7月认定为财务造假,公司内控存在重大缺陷,业绩同样表现不佳。
与以上三家企业相比,专注于海参养殖和食品加工业务的好当家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据该公司近几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虽然保持稳定,但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滑,净利润维持在低位水平。
数据来源:好当家历年年报及年三季报
在谈到近些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的问题时,宋晓辉表示,与年之前年份相比,公司近几年净利润水平下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一是近些年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导致经营成本增加;第二是海参价格大幅下降导致盈利能力减弱;第三是日元大幅贬值导致食品加工出口业务汇兑损失增加。
“盈利能力较前些年下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海参价格的波动尤为明显,年之前生海参市场价格曾高达元/公斤,近几年一路下滑,甚至跌到50元/公斤。除此之外,日元的大幅贬值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宋晓辉进一步解释。
持续低迷的海参价格
作为一家以海参养殖和海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企业,海参价格的高低对好当家的盈利能力影响巨大。据光大证券的研报显示,自年至今,好当家业绩增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年-年,海参价格上行,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快速增长;第二阶段是年-年,受国家出台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影响,海参需求快速萎缩,市场价格大幅调整,该公司营收、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第三阶段是年至今,海参价格触底反弹,该公司产销量保持稳定,同时积极扩大海洋捕捞和食品加工等业务,其营收和净利润触底回升。
“海参是好当家的核心业务,贡献了该公司绝大部分业绩,决定着其业绩水平。同时,由于其海参育苗自给自足,成本可控,捕捞量每年保持稳定,故而影响该公司业绩的核心因素是海参销售价格。”光大证券分析师刘晓波认为。
数据来源:好当家历年年报及年半年报
那缘何国内海参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田勇表示,国内海参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北参南养”技术普及后所带来的海参供应量的激增。“与辽宁和山东传统的海参产区相比,南方海参养殖周期短,生产成本低,随着产量的提升,对北方海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田勇进一步解释。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年以前,中国海参产地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大连周边及山东省烟台、威海等海域,三地总产量占到全国海参产量的93.14%,但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海参养殖产地由环渤海逐步向中国南方海域拓展,特别是自年福建霞浦等地“北参南养”技术的成功,促使南方海参养殖规模大幅增长。
光大证券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年开始,福建海参产量达到2.6万吨,位列全国第三。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由年的1.26%提升至12.8%。
“年福建省以占全国海参养殖面积0.6%的比例出产了全国近14.2%的海参,这些海参生长周期极短,仅需四个月就能生长10多厘米,同样的生长速度在渤海湾则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这种海参品质较差,但价格很低,在不明就里的老百姓面前有很强的竞争力。”田勇表示。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好当家证券事务代表宋晓辉表示,“北参南养”等情况对该公司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们公司的海参从育苗到成品海参需要四到五年时间,反观福建海参,每年11月份养殖次年3月份就进入捕捞期,这样就缩短了养殖周期,导致其养殖成本、人工费用极低。虽然公司倡导有机海参,但目前老百姓并不认可,大多消费者仅